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音乐人华丹谈锡伯族音乐如何传承:要与现代结合

2011年10月24日 11:15 来源:辽宁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我从小生活在一个靠近哈萨克斯坦的边陲小镇——‘察布查尔’(锡伯语之意粮仓)。当地的老人常常讲:‘咱们老家呀在东北,爷爷爷爷的爷爷的时候嘛从东北沈阳到这个地方来了。 ’我好奇地问老人‘咱们上这干嘛来了’,老人摸着我的头说:‘等你长大了嘛就明白了。 ’这时我见他湿润的眼睛默默地注视着远方。 ”

  一个简单的细节便呈现出一个民族的往昔,早年曾生活在东北,而后西迁至新疆戍边。如果不是当下沈阳尚有锡伯族聚居地的话,或许我们将对于这个民族文化与历史的了解程度愈加贫乏。

  近日,阿吉亚斯乐队来沈新华书店(太原街店)签售其首张锡伯族音乐元素专辑《叶其娜》,乐队创办者华丹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作为锡伯族的他,希望能将锡伯族这些美妙的音乐文化传递下去。

  关乎锡伯族文化的传承

  对于出生于察布查尔的华丹而言,开篇的老人满含深意的表达以及充斥着神秘感的东北故乡让他觉得这个遥不可及的城市散发着光环。锡伯族的根在这里,然而其自身的那些文化却被这些西迁的锡伯族人一并带走。而华丹的父母则是带着这些无法用金钱所衡量的“财富”从新疆赶往此地对这些濒临绝迹的文化进行拯救。

  “当时我十六岁,机遇来的很偶然。这边锡伯族聚居区的锡伯语已经失传,文化面临断代,而父母恰巧从事与锡伯族歌舞、文字相关的工作,所以我们全家就搬来了沈阳,后来我去了音乐学院,总的算来,在沈阳生活了足有十年时间。 ”

  华丹告诉记者,乐队的首张专辑《叶其娜》里面大多数歌曲都是源自故乡的锡伯族民谣,只有其中一首是自己创作,其余大多都是在家乡传唱多年朗朗上口的歌儿。

  锡伯语可能在50年后消失

  谈及锡伯族的文化传承,华丹告诉记者,锡伯族人对自身的文化传承十分重视,“从小的时候,我常听老人讲关于我们锡伯族的东西,锡伯族的身份以及我们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也让我感到自豪。比如说锡伯语,现在很少人会讲了,我会讲,但不会写,我的父母会写一点。 ”

  对于这种古老的语言是否面临断代的危机?这种可能性并非不存在。“在我看来,它很可能在五十年后消失。”乐队的组合成员大多数是锡伯族,这似乎在冥冥之中酝酿着一股力量,一股传承锡伯族文化的力量与信念。“歌词里面会有锡伯语,通常汉语一段,锡伯语一段。”华丹说。

  思考

  民族音乐前景如何?

  民族音乐的前景如何?尽管乐坛上不断有相关的歌手登台,同时也有一些人在淡出,但华丹认为,民族音乐近年来的形势比之前要好一些,同时他对自己的信念以及追求有了进一步的把握。

  谈及锡伯族音乐的特点,华丹告诉记者,锡伯族民歌曲风非常独特,它在保留自身风格的同时,又融入了蒙古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的音乐风格。如果唱起蒙古族长调、藏族民歌,人们一下子就能分辨出来,但锡伯族音乐对于受众来说可能还相对陌生一些,它有点像是骑马的感觉,很直,这与民族的性格特征有关。“如果要让锡伯族音乐生生不息,就要把传统和现代结合起来。在演唱、配器和音乐制作时,不是加入一些表面化、符号化的现代音乐元素,而是根据歌曲的需要,恰当地进行配器和后期制作。 ”华丹说。

  记者 顾珍妮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