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广东美术馆将改建成高端休闲文化场所(图)

2011年10月25日 16:03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广东美术馆将改建成高端休闲文化场所(图)
广东美术馆正在举办的“三年展”。 主办方供图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正在广东美术馆举行的第四届广州三年展,在开幕以来的一个月时间里,参观者已达近4万人次,超越了历届三年展参观人数的规模。这令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欢欣不已。“我们是要把广州三年展做成文化惠民的展览,而不是把它当做是一个跟公众有距离的艺术展。”罗一平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称。

  本届广州三年展以“元问题:回到美术馆自身”为题,围绕着广东美术馆改扩建工程而展开,对美术馆由传统模式向当代模式转换的文化逻辑进行诸多“元问题”的追问。罗一平透露,改扩建后的美术馆将走国际化路线,打造成高端的休闲文化场所,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功能。

  焦点1

  改扩建将加强休闲功能

  “未来的美术馆将走国际化路线,国外的展览馆是展览的面积很小,休闲的面积很大”

  在广东美术馆门前,一座巨大的被绿色布帘覆盖的临时棚架遮蔽了大门。大门两旁,两座彩色幕布围栏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罗一平解释,正门的棚架是为了配合三年展主题搭建的,而两旁盖着彩色布的铁架是艺术展品。“这体现了这次三年展的主题,‘拆’和‘建’。”罗一平说,“拆建就是改掉那些不好的地方,就是把美术馆很乱的一些东西遮住,让它成为一个新的整体。”

  按照原先的计划,广东美术馆改扩建和三年展同步进行,美术馆的“拆”和“建”被作为行为艺术展出,最后建成的新美术馆则作为三年展的重要作品。由于美术馆改建工程延迟至2013年,最初的构想已无法实现,但罗一平并不认为这会对三年展原本的主题造成很大影响,具体的展览项目仍将照常进行。“我们只是把原来预计做三年的主题展览压缩到一年半时间,到了2013年,我们会在北大中国美术馆做论坛,听取大家的反馈,再来作全面的总结和学术归纳。”罗一平说。

  左右广东美术馆改扩建的声音不只来自专家和设计师。在美术馆一楼进门左侧,众多艺术家和市民对美术馆改扩建的意见被收录进“心目中的美术馆”活动中,作为展览的一部分呈现。“美术馆不是美术家的馆,也不仅是文化学者的馆,它是市民的馆。”罗一平说,“我们会把这些意见融合在一起汇编起来,不仅是我们美术馆馆里看,还会把这些意见上报给文化厅作为参考。”

  对于市民关心的美术馆将如何改扩建的问题,罗一平透露,这主要看设计师怎么来重新演绎新美术馆的理念。未来的美术馆将走国际化路线,请国外的设计师做出整体的设计概念,剩下的由国内设计师负责。“国外的展览馆是展览的面积很小,休闲的面积很大,而国内的观念不一样,大家还是习惯于美术的博物馆。”罗一平说,“美术馆改扩建后,会加强休闲功能吸引公众来参观。”

  “美术馆和二沙岛的休闲文化要联系在一起,但它是高端的休闲文化场所。”罗一平强调。

  焦点2

  观众与美术馆有更多互动

  “如果周六、周日来美术馆,大家就能看到很多家庭在很认真地看画、画画,很有意思”

  每逢周六、周日,美术馆总有几片区域被淹没在欢笑童声的海洋中。美术馆的少儿培训部设置了一个在展览中找艺术元素的活动,动员这些学生家庭找出艺术作品中的元素,把它们拼凑成心目中的美术馆。罗一平介绍,“如果周六、周日来美术馆,大家就能看到这些家庭在很认真地看画、找元素、画画,很有意思。”

  与公众产生更多互动的“亲密接触”,无疑是近年来广东美术馆最大的改变之一。步入美术馆大厅,“元问题:回到美术馆自身”的展览主题字样占据了一整面墙壁。楼梯口处竖立着一块巨大的签名板,不少经过的观众正用笔在上面留下自己的名字和话语。

  “我们有几块这样的留言板,而且会定期更换。”罗一平介绍说,“这是观众与美术馆互动的一种表现,表示观众愿意参与其中,哪怕是随便写几个字,画点什么东西,都表达出他有参与的欲望。”

  据了解,在三年展启动期间,广东美术馆志愿者团队向公众提供免费的定时导览服务,引导观众欣赏这些艺术作品。“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展览的时候,还以为这是一座微型的热带丛林……”在比利时艺术家坤·凡麦西尔林的“世界鸡繁殖计划”展览前,讲解员正绘声绘色地向观众讲解每件艺术品背后的故事,对观众提出的问题耐心给予回应。偶尔还能见到穿着中学制服的三五成群的学生,以好奇的眼光打量着各具特色的艺术品。“我们希望公众能真正参与到和美术馆的互动中来,这也是文化惠民的一种体现。”罗一平说。

  焦点3

  三年展不再是“在野”展

  “这是广东省政府首次对一个展览投入如此巨资,这体现出广东省对优秀展览的认同”

  2002年广州首届三年展一炮而红,获得了社会的高度认可与赞赏。而许多人并不知道,前几届广州三年展都是没有官方背景的“在野”艺术展,主要靠公益赞助和专项投资等民间渠道来解决资金问题。曾有人如此评价:“北京的双年展是国际双年展,上海的双年展是上海城市的双年展,而广州的三年展仅仅是广东美术馆的三年展。”

  变化正在悄然发生。广东省政府为第四届广州三年展投入280万元巨资,令罗一平感到兴奋不已:“这是广东省政府首次对一个展览投入如此巨资,这也真正体现出广东省对优秀展览的认同。”

  本届三年展得到如此重视,罗一平称这与展览选题有密切联系。“我们这次展览的选题立足于美术馆即将开始的改扩建,以广州的城市文化发展为个案,以‘拆’和‘建’作为核心指标,立足珠三角和中国的语境来讨论这个国际性的问题,这个选题的立足点很实在,它立在广东的具体问题上,从广东美术馆自身的改革出发来讨论问题,跟政府的文化发展目标是吻合一致的,因此政府对它是认同的、鼓励的。”罗一平解释说。

  -访谈

  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

  “拆”和“建”既指工程也指文化

  南方日报:美术馆“拆”和“建”这个元问题和城市化进程中的“拆”和“建”有着怎样的联系?

  罗一平:其实社会进程不停地在改变,不停地否定掉一些旧的东西。“拆”和“建”可以从两个方向来理解,一个是看得见的,比如我们工程的“拆”和“建”;另一个是意识形态的、思想文化的“拆”和“建”。“拆”就是解构,我们解构一个体系,我们建构一个体系,我们现在从美术馆自身出发,其实也是在探讨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经济中,人在文化中的一种考量。

  美术馆的每个展厅,都在讲“拆”和“建”的故事。一楼展厅讨论的是人在社会发展中情感的问题、焦虑的问题、寻找的问题。二楼就是在谈文化的问题,谈文化是怎么改变的。其实展览内容是有很多安排的,有些人看出来了,有些人没看出来,没看到这里面有叙事的一种联结。

  南方日报:这次三年展与往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罗一平:有一点是,我们开拓性地让思想界介入美术界做学术探讨,这样的论坛形式得到了国内外理论家包括艺术史家的认同。我们这次论坛是一批哲学家唱主角,艺术家、艺术史家跟他们对话。因为哲学家思考的是本质的问题,而理论家是用大量的事例和经验来论证、反驳或者来推动、来辩认。

  当然这是一个尝试。因为互相之间原来没做过对话。思想界的学者觉得这很有意思,他们觉得中国往往在谈大而空的问题,而他们可以结合广东美术馆这样具体的事例,谈的虽然也是抽象的事情,但是可以落到一个实点上谈。不管怎么样,它的意义在于它开创了这样一个模式:让思想界、社会学家、建筑学界进入到了美术界。如果说建筑学界和当代艺术联系比较多的话,那么社会学界和思想界的联系相对来说还是少一些,这也是三年展做得比较成功的地方。

  南方日报记者 范琛 实习生 王伊冰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