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辽阳博物馆镇馆之宝泄露《红楼梦》幕后隐秘

2011年11月03日 11:59 来源:辽沈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辽阳博物馆镇馆之宝泄露《红楼梦》幕后隐秘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介绍王尔烈七十寿屏的相关背景。 (记者 潘恩战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七十寿屏上的《红楼梦》身世密码

  辽阳博物馆内珍藏着一架寿屏,此寿屏共9扇,柴木框架,上下屏板透雕“寿”字,屏心为瓷青纸,百余人的泥金纸字画裱糊其中,颇为壮观。此寿屏共有字画126幅,上下左右为两行寿字,中间为水墨设色字画,寿字共计91幅,集行、草、隶、篆、金文、满文、蒙文、藏文于一屏,其中汉文86幅,满文4幅,蒙藏文合书1幅,此外还有诗词5幅,诗画35幅,山水、人物、花鸟栩栩如生。寿屏集乾嘉时期名流学者的诗词书画于一屏,堪称国宝级的精美艺术品,这架寿屏便是辽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王尔烈七十寿屏。

  王尔烈七十寿屏是国内已知的价值最高的寿屏之一,从嘉庆皇帝到当时清廷有名号的王公大臣、学界名流,几乎都在这架寿屏上留下墨宝。其中包括嘉庆皇帝无署名的楷书“寿”字;清代著名书法家伊秉绶的隶书“寿”字;清代著名书法家翁方纲的篆书“寿”字;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刘墉的楷书“寿”字;《四库全书》总纂修官、协办大学士纪晓岚的水墨仙鹤图,纪晓岚传世的真迹很少,绘画更是从未发现,这幅水墨仙鹤图,被称为传世孤本;而《红楼梦》程甲本、程乙本的印行者——程伟元的水墨双松图,无疑是红学界的又一新发现。寿屏上每一幅字画的来由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对研究清代政治、礼仪、书法、绘画的发展具有重大价值。

  王尔烈与“木鱼石传说”

  在王尔烈的七十寿屏上,有一无署名的“寿”字楷书,书写者的来头非同小可,他便是王尔烈的学生嘉庆皇帝。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一部名为《木鱼石的传说》电视剧红遍大江南北,其主题歌《一个美丽的传说》,更是家喻户晓。这部剧的素材来自民间传说,讲的是辽东才子王尔烈博学多才,能诗善文,为人刚直不阿,为官清廉不奢。王尔烈考中了二甲头名,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赏识,后教导皇子颙琰(嘉庆),历尽艰辛,被害入狱,被侠女从石牢中救出。颙琰在老师王尔烈的指教下,跋山涉水、体察民情,在千朵莲花山(今千山)找到了木鱼石。王尔烈语重心长地对颙琰说:“这块山石,其实一文不值,但不登泰山,不知山高;不涉沧海,不知水深;不于民间苦行,怎能分辨忠奸善恶? ”这部20多年前拍摄的电视连续剧只有6集,但如今看来依然含意隽永,感人至深。

  实际上,王尔烈并未带颙琰去寻找过木鱼石,但他的确做过嘉庆帝的老师。乾隆皇帝曾委任王尔烈为内阁侍读学士指导颙琰,并恩赐他千叟宴、御赐诗、《集古三星图》、如意鸠枝等。王尔烈72岁时,官至大理寺少卿,因到了垂暮之年,卸任回到辽东,在盛京掌教沈阳书院,于嘉庆六年病逝,享年74岁,葬于家乡辽阳县风水沟村的南山山麓。

  王尔烈为官可谓“两袖清风”。史载,嘉庆帝刚继位时,王尔烈刚从江南主考归来,嘉庆问:“老爱卿家境如何? ”王尔烈答道:“依然几间茅房。 ”随后,嘉庆派王尔烈赴安徽铜山负责铸钱,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贪腐时代,赴任如此肥缺意欲何为,世人皆晓。但三年归朝卸任时,王尔烈依旧清贫如洗,袖中只有当初带走的三枚铸钱的样钱,嘉庆帝称其为“老实王”。

  在《木鱼石的传说》的结尾,有这样一个片段,王尔烈告老还乡,一支浩浩荡荡的驴驮大队从京城出发,朝廷上下皆传是王尔烈这些年私藏的珍宝,本来对恩师心怀感戴敬重之情的嘉庆帝更是怒火中烧,认为王尔烈实为阳奉阴违的沽名钓誉之徒。结果一查,王尔烈的车队带走的不过是一些破砖烂瓦,因其老家只有3间茅屋,回乡养老无栖身之地,驮走这些砖瓦实为盖房之用。嘉庆帝大为感动,下令在辽阳为王尔烈修了一座翰林府,王尔烈把正厅作了义学馆,自己只住偏房。

  有清一代,达官贵宦能善始善终,世享恩宠者少之又少,前有鳌拜、后有和珅,像王尔烈这样无论在朝堂、还是在民间均有至高赞誉者,实在是鲜寡罕有。被王尔烈教导过的嘉庆皇帝虽缺乏康熙、乾隆的帝王之才,为政略显平庸,但终其一生,始终牵挂民间疾苦,多有惠民之策,这与王尔烈的教导是不无关系的。在王尔烈七十大寿之日,嘉庆帝以帝王之尊为恩师书写“寿”字,师徒之谊跃然纸上。

  总体来说,帝王书法多师法颜真卿、柳公权、赵子昂、董其昌等正统书法风格,雄浑、厚重、端庄、富丽、圆润、典雅是帝王书法的主要特征。这种风格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他们的取法对象,另一方面则是帝王们的书写心态使然。由于书写者有着特殊的历史身份,帝王书法作品的价值除艺术本身之外,还包含历史、政治、文化等附加价值,因此备受收藏家的青睐,拍卖价格屡创新高。乾隆皇帝一生尊崇“馆阁体”,而嘉庆帝的书法比乾隆皇帝的书法更加结体严整、凝重古朴。细观嘉庆为王尔烈手书的“寿”字,线条圆润浑厚、笔力遒劲、用笔严谨、一丝不苟,结字布阵中闪现出深厚的临池功力,字里行间透出嘉庆帝的深厚学养和王者之风。

  “水墨仙鹤图”是绝世孤本

  在王尔烈的七十寿屏上,清代大学子纪昀(字晓岚)画了一幅“水墨仙鹤图”以表敬意。如今的影视剧将纪晓岚炒得很火,上下通达似无所不能,实际上,真实历史中的纪晓岚却活得低调而另类,压抑而委屈。

  纪晓岚的字据称“文佳字美”,但流传甚少,据近代人考据,友人捉刀,他也就提个款,至于说绘画,更是难得一见,因此王尔烈寿屏上这幅纪晓岚所画的“水墨仙鹤图”堪称绝世孤本,珍贵异常。

  纪晓岚的学识虽受乾隆赏识,并被委任为《四库全书》总纂官,后被擢升为兵部侍郎、左副都御史、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死后谥文达,但翻阅史料却发现,这位大才子一生处处受限,伴君如伴虎动辄获罪。其亲家有罪,他被株连发配到新疆乌鲁木齐;编纂《四库全书》艰劳耗神,哪怕出现一点错误,就被乾隆罚俸一年!

  张国立主演的《铁齿铜牙纪晓岚》将纪晓岚表现得洒脱自如,实则不然。纵观纪晓岚一生,除了受皇命行事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外,一生难言建树,所著的《阅微草堂笔记》,连他自己都不满意,不过是“追录旧闻,姑以消遣岁月”的随笔杂记,宣扬的只是一些所谓“因果报应”的老调而已,较之黄宗羲、顾炎武那些胸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独立思想者,纪晓岚无异为皇权豢养、精神阉割的“池中之物”。

  在纪晓岚的绝世才华与创作欲望被无情压制后,他便滑入了沉湎“食色”的畸形轨道。史载,纪晓岚每顿饭几乎不食米面,只熬茶一壶、猪肉十盘。纪晓岚还纵欲,据称是“日御数女,年已八十,犹好色不衰。 ”一次,他编纂《四库全书》,值宿内庭,数日未御女,两睛暴赤,颧红如火,乾隆问询,他如实相告,乾隆大笑,遂命宫女二名伴宿,纪晓岚竟以此夸人,谓为“奉旨纳妾”。

  这便是所谓风流倜傥的纪晓岚的历史真面貌,那幅“水墨仙鹤图”里似隐隐透出纪晓岚遁世归隐的落寞心曲。

  刘墉其实也拍和珅马屁

  王尔烈的七十寿屏上有刘墉所题的楷书“寿”字,这位刘墉就是民间传诵的智斗和珅的宰相刘罗锅。传说终归是传说,刘墉算是清朝乾嘉时期的政治家,不过,刘墉的才干能力比不上机敏过人、同样学识不浅的和珅,还经常主动与和珅拉关系、拍马屁,但说到书法成就,刘墉却高于和珅,刘墉的书法自成一派,因用墨稠厚享有“墨浓字肥”的美誉,被当时的书法界尊称为“墨宰相”。

  刘墉的书法初看圆软滑,若团团棉花,细审则骨骼分明,内含刚劲。刘墉书法之境界可以“静”、“淡 ”、“清”三字概括,这是他超过常人之处。刘墉的书法,不随俗,初从赵孟頫入,法魏晋,学钟繇,兼颜真卿、苏轼及各家法帖,中后不受古人牢笼,貌丰骨劲,味厚神藏,超然独出,名闻天下。刘墉的书法与同时期的吸取金石碑版营养的翁方纲以及颇具古朴多姿的成亲王、铁保合称“翁”、“刘”、“成”、“铁”四家。

  不过,在刘墉诸多传世书法中,有很多代笔和赝品,特别是刘墉有三姬,皆能代笔可乱真。若要鉴别真伪代笔,除要辨别整体风格外,可注意图章,如署名“石庵”二字并钤长方“石庵”压脚印或盖有“飞腾绮丽”印者,皆为其姬妾代笔。现在,哪位收藏家要是有一套完整的刘墉墨迹,拍卖几千万不在话下。

  翁方纲能在瓜子仁上写字

  在王尔烈的七十寿屏上有清代著名书法家翁方纲的篆书“寿”字,相传翁方纲能在瓜子仁上书写小楷字,《梦园丛说》载“翁覃溪先生能于一粒芝麻上写‘天下太平’四字”,功力之精熟可见一斑。

  翁方纲于乾隆十七年(1752)中壬申恩科进士,散馆授编修,官至内阁学士、左鸿胪寺卿,后荣恩宴加二品衔。曾主持江西、湖北、江南、顺天乡试,又曾督广东、江西、山东学政。翁方纲精于考据、金石、书法之学,是清代“肌理说”诗论的倡始人。书学欧、虞,谨守法度,尤善隶书,《清朝书画录》把他和刘墉、梁同书、王文治齐名,并称“翁刘梁王”,亦与刘墉、成亲王永瑆、铁保齐名,称“翁刘成铁”。

  翁方纲学识广博,对颜书、欧书和唐人写经、汉隶都下过很大的功夫,但他的书法艺术水平并不是很高的,其书法讲究无一笔无出处,而自己的东西却很少。他与刘墉互相讥评,翁宛平(指翁方纲)质问刘诸城(刘墉)的学生:“汝师哪一笔是古人?刘墉反诘道:“我自成我书耳,问宛平哪一笔是自己? ”难怪包世臣《艺舟双楫》称:“宛平书只是工匠之精细者耳,于碑帖无不遍搜默识,下笔必具其体势,而笔法无闻。 ”

  程伟元为续补《红楼梦》结交王尔烈

  在王尔烈的七十寿屏上,有《红楼梦》程甲本、程乙本的印行者——程伟元的水墨双松图,如今,一些学界人士指出,程伟元结交王尔烈与续补《红楼梦》有关。

  众所周知,曹雪芹写了《红楼梦》前八十回,未完成的后四十回由高鹗续补,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程伟元才是《石头记》后四十回的真正续作者,续书目的非常明确,就是掩盖其中真事,使之永远成迷。虽然后四十回无论从艺术思想、还是从文字意境上无法与前八十回相提并论,但在文字狱盛行的清代,如果不做这种故意的掩饰,这部奇书势必被清廷封禁,也便不可能有此书的后世流传,红学家俞平伯在临终前曾有言:“高鹗、程伟元保全了《红楼梦》。 ”

  一些学界人士猜想,程伟元结交包括王尔烈在内的编纂《四库全书》的官吏,就是要看到民间收录到的《红楼梦》的各种版本,甚至不排除看到曹雪芹生前完成的《红楼梦》底稿的可能,只有这样,才能为续著做好准备,才能绕过清廷高压拦阻,从而保全《红楼梦》。值得注意的是,《四库全书》完成于乾隆五十二年,最后结束于乾隆五十五年,而《红楼梦》“程甲本”问世于乾隆五十六年,“程乙本”问世于乾隆五十七年,这难道仅仅是巧合?

  一架寿屏上的程伟元字画,却无意泄露出当年《红楼梦》诞生的幕后隐秘,谁能想到,王尔烈的七十寿诞竟隐含着这般鲜为人知的文化信息。

主任记者 张松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