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席慕蓉写诗怀念博士亡夫 自曝生大女儿时难产昏迷

2011年11月05日 08:50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席慕蓉写诗怀念博士亡夫自曝生大女儿时难产昏迷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三十年前,我们读席慕蓉,为她的柔情和浪漫情怀所动容,三十年后,我们还在读席慕蓉,这位因情诗而久负盛名的女诗人,已经年近70了。她说,“30岁的时候,曾有人问我说‘你总不能写情诗写到50岁吧’,现在我已经60多岁了。我想说不是只有少女才有情怀,老人也有,我还是在写情诗,而且还在写爱情,想念从前的爱情,为什么不能到了六十几岁还在想念爱情?”

简介:

  台湾有三个“梦幻女人”:看爱情小说找琼瑶,看旅游趣事找三毛,读情诗找席慕蓉。席慕蓉被无数“席迷”誉为“情诗第一圣手”。她原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先后在四川、南京、香港、台湾等地生活,13岁因为寂寞开始在日记中写诗,她表示“我要写情诗写到老”。

开始写诗,真的是因为我寂寞

  席慕蓉说,在她的身体里住着一个不受她控制的另一个“席慕蓉”,当那个“席慕蓉”有声音要发出的时候,诗歌就像是汪洋大海里的一捆浮木,拯救了这个孤僻的少女……

  “在我刚开始写诗的时候,其实真的只是因为我寂寞。”1943年在重庆城郊出生的席慕蓉,5岁随父母迁至南京入读小学,一年后,1949年,举家再次搬迁,这一次她来到了香港,努力学习广东话,尽量和同学们打成一片,但因为年纪小,总被同学们认为是“白痴”,“这让我终身带有自卑感。”五年后搬去了台湾,作为一名插班生,席慕蓉站在初中二年级的教室里,觉得自己是一个多余的人,“他们不需要接纳我,因为他们已经有了各自喜欢的朋友,我变成了那个永远在团体外面的人。”正值青春期的席慕蓉因为孤单和落寞,每晚都哭着上床睡觉,她的姐姐说:“你真的很烦,爸爸已经警告过我们了,说你是青春期前期,叫我们不要惹你。”

  课堂上老师要求背诵《古诗十九首》,这开启了席慕蓉对诗歌特殊的情绪,“对于小孩子来说,根本不懂什么叫做‘离鸾’,可是我读到‘离鸾’的时候,真的觉得很亲切,我能感觉到那个悲伤的情绪,那种感觉让我在日记本上写下一些东西。”

爱情和时间一样永远只能追悔

  在生大女儿时,席慕蓉遭遇难产,竭尽全力生下孩子后,出现了短暂昏迷。恍惚中刘海北轻轻地抱着她,不断低唤她的名字。这个从不落泪的男人抽泣着:“再也不生了,以后再也不要生了”……

  说到席慕蓉的情诗里的“情”,必然会让人联想到她生活中那位低调的物理学博士——她的丈夫刘海北先生。两人相识于比利时鲁汶大学中国学生中心,这位典型的工科男生用他的博学和善良打动了席慕蓉,虽然刘海北不懂诗歌,但他永远是席慕蓉的第一个读者。

  对于这位“名妻”,刘海北也展现了他的幽默和大度,他曾说:“我有时候出去参加一些活动,别人会叫我‘席先生’,我只好纠正他说‘敝姓刘’。”他还曾写下一篇散文《家有名妻》,讲述了家里的这位“著名女诗人”烧的饭让大家尝了一口之后,就再也没有人想说一句话,或者是每个月的电话费账单到了之后,“名妻”总是把因为自己爱煲电话粥而产生的巨额账单藏起来……

  席慕蓉也总说,“我有一个自信心很强的伴侣,我有时候晚上写诗的时候会流泪,他看着我流泪,就说‘让她自己慢慢写吧,我们不打扰她了’,这是我的幸运。”

  因病痛的折磨,刘海北于2009年去世。在席慕蓉新的作品集中,有许多首诗就是写给她过世的丈夫,她说:“对我来说,爱情和时间一样,永远都只能追悔。我年轻的时候可能追悔爱情,现在追悔的是40年的婚姻,我怎么没有更多地去爱这个人,怎么没有更加去珍惜这个人。后来才知道,原来我错过的不是只有我的青春,我错过的是我唯一仅有的、整整的一生。”

说到故乡说到草原曾数度哽咽

  席慕蓉全名穆伦·席连勃,“慕蓉”是“穆伦”的谐译,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父亲是察哈尔的蒙古族人。因为战乱,席慕蓉从小就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这一次带着新书《白垩纪》来到上海,在复旦大学作演讲的席慕蓉数次哽咽——为了她说不清、道不尽的“原乡情结”。席慕蓉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因为战乱,席慕蓉从小就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但她曾贵为王室公主的外祖母给她留下最深的印象是:只要有自尊自信,再辛苦的日子都会过去。

  她清楚地记得,父亲生前跟她去欧洲旅行的时候,一直说太闷了,不喜欢有东西挡在视野前面。直到回到内蒙古高原之后,席慕蓉才知道,什么叫眼前没有东西遮挡。回到故乡的第一天,她远远地看到一个牧民从草原上骑马过来:“他穿着蓝衣服,那么远的距离,我能看到他腰间那根黄腰带的光芒,就像一根针尖在太阳下发出光芒一样。我是个近视眼,可是在草原上,我却能看得清清楚楚。我的天!我明白父亲的感觉了。”

  每每谈及她深爱的内蒙古家乡,席慕蓉总是痛心疾首:“我们用汉人的观点,讲究农耕的习俗,觉得内蒙古地广人稀真可惜,可是它就是要人少,就是要地大。一个地方住多少人,住什么样的人群,其实自然界已经规定好了的,我们不能违反自然。” 巩一璇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曦】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