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河北武安市发掘59座战国至汉魏墓葬 汉墓居多

2011年11月10日 11:05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记者 白林) 记者从河北省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所获悉,文物工作者日前在武安市固镇村北,发掘清理了古墓葬59座,出土文物近300件(套)。

  据介绍,据墓葬形制和随葬品分析,古墓年代主要分属战国、汉、曹魏三个时期,并以汉代墓最多,战国墓次之,余为曹魏时期。

  墓葬形制主要分三种:一是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口大底小,呈斗形;二是土洞墓,墓道以斗形为多,从墓道一端掏掘墓室;三是窄长墓道多室砖墓。墓向不一,战国墓多为东南、东北向;汉魏时期的墓多为东南、西南向。墓葬规模以中型为主,有单人葬、双人合葬及并穴合葬等,除部分使用棺椁外,多数为单棺。葬式以仰身直肢为主,还有侧身屈肢、仰身屈肢等。年龄多在40岁至55岁之间,最小的约20岁,最大的60岁左右。

  随葬品以陶器为主,另有铜、铁、银、玉、石、玛瑙、琉璃、骨器等,还发现有红胶泥制品和漆片等。除鼎、豆、壶、盘、碗、盆、罐、瓮等常见器物类型外,还发现有铜鼎、铜蒜头壶、铜剑、铜印章、铜饰件、玛瑙环、玉饰件、陶鸟等做工精美、造型独特、纹饰细腻的器物。尤其具有典型秦文化特色的青铜蒜头壶,在河北省各地极为少见。

  文物专家表示,大批战国至汉魏时期墓葬的发现,不仅为判定武安古城的性质、延续时间和繁荣状况提供了证据,而且,形制各异的墓葬结构,颇具特色的随葬器物,也为研究这个地区战国至汉魏时期的丧葬习俗、文化特点及工商业发展水平增添了新的实物材料。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