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粉墨春秋》收获掌声眼泪 专家:诠释文化自信

2011年11月13日 08: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粉墨春秋》收获掌声眼泪专家:诠释文化自信
二师兄与军阀三姨太“偷情”段落。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北京11月13日电(蒲波) “很少如此激动,如此兴奋了,”总政歌舞团团长印青12日在北京举办的舞剧《粉墨春秋》专家研讨会上表示,《粉墨春秋》对“文化自信”做了最好的诠释。

  舞剧“跷功”引爆全场 专家赞“太震撼”

  11、12日,舞剧《粉墨春秋》在北京保利剧场成功完成第一轮演出。记者在首演当晚观察到,观众掌声不断,尤其是两段“跷功”亮相,观众的掌声几乎是追随舞蹈段落的结束。不仅是出乎意外的鼓掌频率奇高,不少女性观众都被舞剧的悲情段落打动,不断抹泪。在舞剧结束后,观众久久不离开保利剧场。导演邢时苗最后登场,向观众和全体演员作揖。整个谢幕过程中,保利剧院一直是如雷的掌声。

  不只是普通观众,当晚观看首演的专业人士也直白表露心中的激动之情。

  “我非常激动,激动到天亮,太震撼了。整部戏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能够如此沉稳、从容、讲究地完成一部戏,现在很少有了。”著名舞蹈编导姜钢说。

  姜钢从舞蹈角度分析到,所有情节交代处理很巧妙,没有那么多哑剧,“一个行为、一个调度,完成情节递进,非常简洁、明白”。他将之归纳为“以点抒情,以点转折”,完成剧情的延伸。在舞蹈界,能看到跷功,很难得,高难度技术本身也产生一种审美。

  印青:《粉墨春秋》对“文化自信”做了最好的诠释

  总政歌舞团团长印青认为,《粉墨春秋》对“文化自信”做了最好的诠释。“很少如此激动,如此兴奋了,这部戏能成为舞剧的里程碑的作品,是一种全方位的感动。”

  《粉墨春秋》作曲由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工团团长、国家一级作曲方鸣完成。印青表示,音乐很成功,用民族音乐的元素、西方古典音乐的手法加上当代流行音乐的风格。“这样的音乐很难。《粉墨春秋》是有中国文化底蕴的,作曲使用钢琴,匪夷所思,还是电钢琴。但在剧中环境中展开,却非常贴切。”

  京剧专家:舞剧把戏曲的“土”“俗”变成可赏之美

  中国京剧研究所所长、北京戏曲家协会副主席赵景勃表达了与印青一样的感觉。他认为,《粉墨春秋》把戏曲训练的残酷,把“土”“俗”变成可赏之美。

  “吊腿是残酷的行为。”赵景勃还特别提到舞剧中表现的“跷功”,“那对男孩子很残酷,没有把指甲盖弄翻了的精神,很难做到。”

  赵景勃对舞美称赞有加:“《杀四门》段落,舞台美术抽象化,既表现一种情节,又有抒情功能,舞美的语言性太强了,最后,四门都倒,从起点到终点都很完美。”

  《粉墨春秋》的创作缘起于导演邢时苗对盖叫天大师艺术生涯的兴趣,盖叫天嫡孙张善麟为该剧的艺术指导。赵景勃表示,盖派很值得研究,非常注意动作的线条,不完全是程式化的艺术,非常具有想象力,有很多旋转,或者逆转,或顺中有逆。

  舞美准确、简练,与创作高度统一

  《粉墨春秋》的舞美主要语汇是中间旋转的活动舞台,既是戏剧舞台又是后台。

  “这部戏舞美与舞剧的主题等各方面创作都高度统一,分不清是舞美的想法还是导演的想法。”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苗培如说,高广健的舞美一直很大气、辉煌,这部却很准确、简练。好的舞美设计师应有强烈的导演意识。

  苗培如认为,该剧舞美最大的成功的一点就是观众喜欢。“舞美在戏里起到电影蒙太奇的手法,没有用写实的舞台形式。结尾部分,结合现在观众的审美需要,营造的艺术大殿堂的效果,把舞剧的高潮拔高一层。”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