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路遥逝世19年:山间那一树繁花

2011年11月14日 14:10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山间那一树繁花

  ——写在路遥逝世19年之际

  欧阳国

  11月17日是作家路遥辞世的日子。19年前,这位曾把文学视为生命的作家猝然地倒在了充满血泪的文学征途上。

  路遥,一个黄土高原的儿子,一个“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农民儿子,一个把文学看得比山还高、比生命还重的文学之子,他把自己的人生典押给了文学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正如《平凡的世界》中一句话:“人生对于那些不甘灵魂平庸的人来说,是每天进行着斗争的。”而路遥便把所有的生命奉献给了伟大的文学事业。

  路遥一直把文学看做一项圣洁庄严的工作。他不仅是用心灵写作,也是用整个生命写作。为了一部百万字的《平凡的世界》,他呕心沥血,整整花了六年时间,几乎用尽了自己所有的精力。当作品画上最后一个句号时,在卫生间的镜子里看到自己满头的白发,憔悴的面容,他就像小孩子似地哭了起来。“他拼命地工作,玩命地写作,自我折磨的付出,在文学创作这条艰辛寂寞的道路上,竭尽全力,一路血汗向高峰攀登。”是的,路遥用自己的生命和灵魂造就文学丰碑、精神丰碑,他用自己的执着弹拨了生命的绝响。

  我常常反复地阅读路遥的作品,每次我都会泪流满面。记得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帖子,“我觉得路遥的作品是我的精神资源,比如孙少平在极其艰难的境况下,仍然不放弃读书,这种追求的精神,我觉得对我们这个时代太重要了”,“当我出现迷茫心态的时候,我拿过《平凡的世界》看的时候我会热泪盈眶,所以我不敢把它放在书桌上,我把它藏在一个角落里”。

  我是在高一时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我当时哭过,而且不止一次。当我反复地阅读时我依然会泪流满面。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家境贫寒,在书中我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因为这本书的影响我才能步入大学的殿堂,也正是这本书让我觉得世界是如此美好,生活是多么快乐。

  我想路遥的作品之所以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是因为他是关于“苦难”和“真善美”的描写。

  “苦难体验”是路遥小说的一大主题,不管是《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还是《在困难的日子里》中的马建强,还是《人生》中的高加林,他们都是苦难的承受者。但路遥并没有单纯地描写苦难本身,而是通过苦难来写人的人格,人的尊严。他们不是消极的对待苦难,而是用自己的热情战胜挫折,超越苦难。

  路遥积极的写作态度,“将苦难体验升华到人生哲学的境界”,“写出了震撼心灵的巨大内容”,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路遥的小说另一个主题是对“真善美”的描写。为什么读者看他的作品会热泪盈眶?因为他的作品描写得很真很纯,在他的作品中内藏着美好的道德情感,正是他对真善美的深刻描写,才拨动了我们心灵最底层的脆弱琴弦。《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这样说:我们活在人世间,最为珍视的应该是什么?金钱?权力?荣誉?是的,有些东西也并不坏。但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得上温暖的人情更为珍惜——你感受到的生活的真正美好,莫过于这一点。

  作家路遥以生命的全部行进在人生惟一的文学的探索之路,用自己真诚与仁爱写出了人间的真善美。路遥,他在这个平凡的世界倒下,却留下了不平凡的声音,“这声音流传得比42年要长久得多,就像那块黄土地的长久,就像年年都要开放的山间的那一树繁花”。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