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图书精装与简装有何区别?

2011年11月14日 14:50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精装与简装

  小蜩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借丹麦王子之口说出千古名言:生存还是消亡,这是个问题。中国古人也有类似感叹:死生亦大矣。书籍的精装与简装虽不关乎生死,然而对于藏书者而言何尝可以忽视。关于这一点,如果你熟谙藏书之道就会明白其中的奥妙。

  少时即爱看书,只要是书百无禁忌,到手务必一气看完,然后评说得失体会喜恶。参军后渐知聚书,只要是古今中外名著必收入囊中,亦未尚偏重精装书籍。所以我存于床下纸箱子里的书籍,基本上都是一些大小不一,精简不齐的大众读物,这些书籍在别人眼里或许一钱不值,但却是我的精神寄托,正是它们在东北远僻军营里伴陪我度过了无数漫漫长夜。

  而后,随着淘书条件的改善,藏书热情也更加高涨,日积月累终致书灾。当一个人的时间、空间和财力达到极限时,那么书籍的版本品相及出版年代等就成了必须讲究的因素,面对有限的条件你还能从容地收藏“大众读物”吗?经常与旧书厮混的人对书籍装帧的精简问题或许有所体会,别的不说,这书价的差距总应在十倍以上,有的甚至到了令人咋舌的天价。我曾打算以中华书局精装老版“前四史”将自己原有的简装版替换掉,没想到费尽周折也未能如愿,难怪前两年在旧书网的拍卖中人们竞相争夺中华版的精装《史记》,这样的书籍动辄千余元甚至两三千元并不稀奇。其它书籍如中华版精装《古诗源》每册也要百余元以上;台湾版的精装《陶渊明集注》竟索价260元。不怨各路书商心黑,只恨精装典籍稀缺。

  物以稀为贵,精装的典籍永远是爱书人的追求。兰姆在文章中表达了对于过分精装的庸俗读物厌恶之情,他认为:“从某些方面说,愈是好书,对于装订的要求越低。”好书出版的频率高,普及面广,所以追求数量第一,没必要版版都是精装。但如果能做到既讲究质量又注重数量,岂不两全其美?对于藏书者而言,总希望将精力财力投入那些更稀缺更讲究的版本,这其中就应该包括精装经典。过去,我们受生活条件所限,有书读即相当满足,不可能挑肥拣瘦。但现在不同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书籍收藏的品位也应该更加讲究,没必要“委屈求全”。

  坐拥书城的姜德明先生发出了无奈的感叹,经历了时代的沧桑,书籍的纸页泛黄变脆,动也不是不动也不是,让人心里不安。姜先生是藏书大家,他收藏的新文学书籍大多是八九十岁的“耄耋老人”。而我们看到的国外精装书籍,一两个世纪的寿命并不稀罕,有的出版于18XX年的书籍,拿到手里还如同新叶。单纯从阅读角度看,精装与简装并没有质的区别,老实说人们的知识大多都是靠简装书丰富起来的。但是精装书籍的好处却尽在不言之中,除了书寿命延长外,以阅读的“质感”而言,捧读精装的典籍与翻阅平装书感觉不同,你不但可以感觉到精装书籍的挺阔大气,而且还可以在精装书页宽敞处随意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或可将各家评注抄录于后。藏书的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谁能说得清楚?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许多人都爱简装书,因为无论携带还是捧读都很方便,但那并非我们强调的收藏意义。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