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山东菏泽“依团代传”破解濒危剧种传承危机

2011年11月15日 20: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菏泽11月15日电(孔凡元)“‘送戏下乡’演出很过瘾,我昨天刚看了《风流才子》,今天演的是《桃李梅》,明天还要演出《四姐临风》,我还要来看”。15日下午,尽管时值初冬时节,但仍有上千名群众在此间郓城县张集乡大潭村村头看百年“非遗剧种大弦子戏的舞台演出。几十年年前失散的曲目又回到观众的视野,很多老观众非常激动,勾起了往日回忆,演出结束后久久不肯离去。

  山东菏泽戏剧院院长徐向东15日在接受“齐鲁文化行”记者采访时表示,“依团代传结硕果,老树新花竞芬芳”,通过两年来艰苦细致的工作,依团代传破解濒危剧种大弦子戏传承工作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消亡多年的大弦子戏重新搬上舞台与观众见面,丰富了艺术样式,满足了基层群众文化需求。2010年1月,该戏剧院在菏泽大剧院举办了“传承优秀历史文化,振兴地方戏曲事业” 专题汇报演出,2011年6月26日和7月26日在梨园剧场又进行了两场大弦子戏“依团代传”专场演出。这是自文革期间撤销剧团之后大弦子戏第一次回到观众的视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同时,大弦子戏重新搬上舞台充分展示了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取得的成果。从专业角度讲,通过“依团代传”这种形式使大弦子戏“起死回生”,进入了抢救挖掘和传习展示并重的新阶段。原来提起大弦子戏只有文字图片,现在能从舞台上直观感受,让古老的濒危剧种重新焕发新的生机,实现了质的飞跃。

  菏泽处于山东西南部,素有书画之乡、戏曲之乡、民间艺术之乡美誉。特别是戏曲,在菏泽有很深的根基,凡有影响之剧种,在此皆有流布、演变之迹。据史料记载,明末清初,菏泽戏剧活动已较为普遍,在较大的集镇和寺庙都建有不同规模的戏楼,有“村村有戏楼,夜夜唱灯戏”之说。主要剧种有山东梆子、枣梆、柳子戏、大弦子戏、两夹弦、大平调、四平调、豫剧等。其中,大弦子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集民间俗曲之大成,在元明俗曲小令的基础上,数百年来经过艺人的加工提炼、修饰和创造,发展沿革成为多乐调的戏曲声腔类型。因其最初以三弦为主要伴奏乐器故被称为弦子戏,又因班社成立先后和艺人辈分原因,分称小弦子戏和大弦子戏,今日通称“大弦子戏”。

  山东梆子剧团团长杨俊华告诉记者,2008年6月,百年剧种大弦子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但因多年来的”断层“,部分大弦子戏传承人(老艺人)年事已高,保护和传承大弦子戏迫在眉睫,如再不抓紧抢救保护,大概不用10至20年,人们再想了解大弦子戏,恐怕只能在文字档案里觅到它的踪迹。

  据杨俊华介绍,大弦子戏由于长期没有剧团和缺少经费支持,前几年招收的十几个学员,因为看不到前途,早已改行做了其他工作,致使保护传承工作一直没有起色,形势不容乐观。针对这种现状,市戏剧院新一届领导班子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另辟蹊径,以山东梆子和枣梆剧团为依托,选调部分优秀中青年演员和学员学唱大弦子戏,大胆尝试跨剧种依团代传。”依团代传“有效地解决了大弦子戏目前有剧种无剧团、有技艺无人传的难题。

  据悉,菏泽市戏剧院内设山东梆子和枣梆两个专业剧团,是山东梆子、枣梆和大弦子戏的传承保护单位,肩负着这三个非遗剧种的保护和传承重任。

  谈到菏泽为大弦子戏量身定做的“依团代传”保护模式起到的较好的传承效果,徐向东认为,地方濒危剧种的保护和传承关键是后继有人,依团代传的核心同样也是人才的培养,因此,在全面实施依团代传工作的同时,围绕人才队伍建设和后备人才培养。重点放在长效机制和保障机制上,巩固现有成果,切实把大弦子戏的保护和传承落到实处。

  一是制订长远保护传承规划,将任务分解到各个时间段,同时组成专门班子具体负责 “依团代传”工作。

  二是与代表性传承人签订传承目标责任书,与演员签订学习目标责任书,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

  三是建立工作台账搞好工作总结和宣传,扩大大弦子戏的影响,让更多的人关注大弦子戏的传承和发展。

分享按钮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