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古老桂剧如何生存?专家:现代手段营销

2011年11月16日 17:36 来源:广西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古老桂剧如何生存?专家:现代手段营销
桂剧片段《打棍出箱》技冠梨园,久演不衰,数十年来不断翻新,日臻完善。
传统桂剧折子戏《打堂》。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古老桂剧青春传承

  本报记者 赵 娟 文/图

  桂剧是广西地方戏曲剧种中最为成熟的剧种之一,深受广西人民喜爱,曾经出现过演出时万人空巷的壮观场面。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桂剧和许多地方剧种一样,传承与发展中遇到严峻挑战。11月10日,正值全国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之际,由广西文联主办、广西戏剧家协会承办的“2011中国桂剧艺术论坛”在南宁举行,来自广西戏剧界、文艺理论界的50余位专家、学者以及广西各高校的20余名大学生戏剧社团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为桂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献计献策。

  促发展 人才培养是关键

  桂剧是广西人民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扎根于民间,融汇了广西特有的风土民情和人文特点,逐渐形成了细腻婉约、灵秀生动、刚柔并济、富有乡土气息的风格特色,具有贴近生活的质朴简约之美。在上世纪50年代桂剧的黄金时期,桂剧名列全国十大地方剧种,辉煌一时。改革开放30年来,桂剧一直在进行自我发展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泥马泪》《瑶妃传奇》《烈火难关》《漓江燕》《柳宗元》《大儒还乡》等一大批艺术精品闪耀中国的戏剧舞台,可谓绚丽多彩,魅力四射。

  可是,一方面是舞台精品频频获奖,一方面桂剧却不得不面对传统流失、人才断档、剧目和技艺失传、民间演出举步维艰、艺术特色日渐淡化的严峻局面。桂剧如何走出困难境地,重新焕发生命活力?与会人士各抒己见,慷慨陈词。

  大家认为,桂剧人才的培养是目前需要大力开展的工作。桂剧的繁荣发展,关键在于人才的繁荣兴盛。如果再不注意接班人的储备,桂剧人才就会断层。桂剧是一门综合艺术,现在不仅缺乏表演人才,编剧、舞美、灯光、音响等各个行当的人才也是极为缺乏。

  桂林市桂剧团团长、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张树萍讲了这样一件事:今年7月桂林市桂剧团招了一批学员,再不招就可能面临演员断代的危险,原定60个名额,结果只招了11个。她感叹道:“原来自己少年学艺时选拔人才是三千人里挑一个,现在连百里挑一都谈不上。喜爱桂剧、愿意投身桂剧艺术的年轻人实在太少了!”

  人才培养任重道远,更是当务之急。著名桂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桂剧代表性传承人秦彩霞,希望年轻演员要刻苦锻炼技艺:“唱要唱得像样,打要打得像样。观众是要看好看的艺术,观众不爱看了,讲来讲去还是自身的问题,打铁还要本身硬,年轻演员一定要勤学苦练,活儿做漂亮了,观众才爱看。”

  桂剧老艺术家黎承信指出,现在的青年演员基本功不扎实,能挑大梁的不多,且行当不全,人才流失严重。他直言,待遇太低是造成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只有提高待遇,才能留住人才。

  桂剧表演艺术家曾定国指出,桂剧应该培养和宣传领军人物:“粤剧有红线女,豫剧有常香玉。我们也要宣传我们的桂剧精英,宣传我们的后起之秀,让他们享誉全国。”

  去年第四届广西青年演员大奖赛(戏曲、曲艺、话剧)决赛期间,本报记者曾采访自治区文化厅厅长余益中,他表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要繁荣发展,必须依靠人才来推动。我们要加大力度培养广西本地文艺明星,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同时,要尽快提高演员待遇,通过体制改革、政府投入,以及其他市场运作方式,逐步提高工资标准,改善住房条件。

  由此可见,培养人才、爱护人才,已成为业界人士的共识。

  讲传承 挖掘传统不可少

  桂剧要发展,必须是建立在传承基础上的发展。桂剧是一个成熟的剧种,它风格突出,行当整齐,表演程式,技法丰富而严谨,行腔多样而优美,但是至今还没有对它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总结。桂剧传统剧目十分丰富,有“大小本杂八百出”之说,其中很多失传了,有些则流落民间。这些丰富的精神文化财富,有待于专业人士进行发掘、收集、整理。

  桂剧专家梁中骥表示:“要发展桂剧,就一定要传承桂剧。比如弄清楚流传民间的技艺还有多少可以挖掘?还有多少可以抢救?如果没有这个根基,桂剧迟早会被中原经济发达地区的戏剧所淹没。桂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我们没有系统地把桂剧的艺术特色以及它的各种表演形式挖掘出来,形成不了桂剧的独特性。”

  戏剧导演龙杰锋指出,桂剧是一个大剧种,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部词典,这与桂剧的灿烂文化是不相应的。桂剧优秀的传统剧目资源,到现在还没有整理出来,这也是与桂剧的身份和艺术实践不相对称的。“桂剧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特点,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最重要的工作是把这些好东西一套一套地整理出来,至少让人们认识桂剧是什么。而现在,迫切要做的是‘抢救老艺人’,秦彩霞等一大批桂剧表演艺术家年事已高,应该赶紧给他们出一批书、影像资料,再不做,他们的艺术光辉就有可能消失。”

  专家们还呼吁,要加强桂剧的理论研究,扩展桂剧的文化内涵。目前,广西的戏剧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从事戏剧理论研究的人员所剩无几,急需补充力量。

  求生存 现代手段来营销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娱乐休闲方式日益多元化,曾经兴盛一时的桂剧像其他戏剧剧种一样遭到冷遇,步履维艰。桂剧究竟该走向何方?是认同戏剧“夕阳产业”的观点,任凭它走向衰落;还是顺应时代发展,与现代接轨,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与会人士做出了回答。

  张树萍认为,桂剧不景气的主要原因是产销脱节。在市场经济中,桂剧具有双重性质,它既是艺术,也是商品。我们应该转变观念,顺应时代发展,把桂剧作为一个产业来做,打造的作品要经得起市场考验。她提到,周杰伦等80后流行歌手在歌曲中大量借鉴戏剧元素,受到年轻人喜爱,说明戏剧有其独特魅力,我们为什么不能借鉴流行音乐的创作和整体营销方法呢?“桂剧除了保留传统剧目之外,还应该两条腿走路,既要创作排演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戏,也要采取现代营销手段,开创多元素、多渠道的市场。我们还准备建立网上视频、音频平台,让年轻人了解桂剧、喜欢桂剧。”

  戏剧专家王建平提议,桂剧和广西其他戏剧要积极与现代传媒对接。比如是否与电视台合作,开辟一个戏剧频道;是否剧团建立自己的网站,借助现代传媒强大的传播平台扩大戏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是否可以与其他产业对接,如与旅游业对接就切实可行,让桂剧成为一个旅游产品,促使其可持续发展。

  戏剧导演刘龙池提出,可以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对经典剧目进行整理,拍摄成“数字戏曲片”,有利于广泛地推广与普及。

  戏剧专家麻先德说,其他省市电视台不惜开专栏大力宣传本土的地方戏剧,而广西本土电视节目上却很少见到戏剧的踪影。湖南电视台宣传花鼓戏是不遗余力、不惜时段,广东的南方卫视每晚都有一个栏目宣传广东的地方戏剧。我们可否在媒体上开辟戏剧专栏,创办戏剧刊物,集合多方力量宣传广西戏剧?

  “一部青春版《牡丹亭》让昆曲这个古老的戏剧焕发青春,我们可否借鉴一下,打造一部青春版桂剧呢?”戏剧专家裴志勇提出了他的观点,桂剧也有变脸绝活,但名气远不如川剧变脸大,所以我们要大力宣传桂剧。我们也可以让青年演员拜著名戏剧大师为师,借大师的名气提高桂剧的知名度。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刘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