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三峡白鹤梁“无压保护”受国际认可

2011年11月17日 17: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三峡白鹤梁“无压保护”受国际认可
空中俯瞰白鹤梁遗址博物馆。 上海交大供图 摄
白鹤梁遗址博物馆内景。 上海交大供图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上海11月17日电(记者 邹瑞玥)在上海交通大学17日举行的“白鹤梁古水文题刻原址水下保护工程”发布会上透露,三峡白鹤梁所采用的“无压”式保护已受到国际文物保护专家的认可,有可能在国际上推行。

  在中国重庆涪陵一带,一直有“白鹤绕梁留胜迹,石鱼出水兆丰年”的说法。位于长江涪陵段南岸的白鹤梁是一座天然石梁,长约1600米,有“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之称。过去,只有在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长江枯水季节时,梁顶才能露出江面。从唐朝以降,古人用刻石鱼的方式,将历年来的枯水位镌刻在白鹤梁岩壁面上,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这种方式被称为石鱼水标,为研究长江水文、区域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历史规律,提供了极好的实物佐证。根据这座“水文站”的记载,人们了解到,1200多年来,长江最枯水位发生在宋朝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当时是“水去鱼下十尺”。

  自三峡工程建成和水库蓄水后,白鹤梁便面临着永沉库底难见天日的危险。国家文物局自1994年起,曾多次组织专家对白鹤梁保护方案进行深入研究。有人提出在白鹤梁上建造一座水下建筑“水晶宫”,但由于水体压力大,一旦这座水下建筑不堪重负,极有可能给文物带去灭顶之灾。也有人提出“就地保护,异地陈展”方案。即复制白鹤梁题刻,陈列于库岸边建博物馆,而原文物将随三峡水库库底泥沙的淤积,埋于近二十米厚的淤沙之中。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葛修润当年应邀参加涪陵会议,讨论第二种方案的可行性。在葛老看来,这种弃真文物于水底,参观“假文物”的做法,实在是太可惜了。这位力学专家经过多天的思索,提出“无压容器”保护方案。在水下建立一个椭圆形平面的单跨拱形壳体结构,壳体结构覆盖“白鹤梁题刻”,并在题刻上方注水,题刻的水与容器外的长江水连通,内外水压抵消。这座水下博物馆还会过滤题刻上方的水,保护题刻不受泥沙淤积破坏。

  如今,白鹤梁水下遗址博物馆开馆已经2年多,现在参观者在博物馆踏上一条88米长的电梯,就可在长廊上一睹"白鹤梁题刻"的风采。事实证明,这个方法克服了修建原址水下保护工程在力学、结构和岩土力学和施工方面的重大技术难题。葛修润透露,该保护方案已经引起国际同行的密切关注,受到来自德国、法国、英国、印度和埃及等国专家的重视,称其实“世界上唯一的遗址类水下博物馆”。不少专家表示,未来遇到地质条件相似的遗迹,也可以采用相似的保护方案。(完)

分享按钮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