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通讯:广东五华“采茶戏”传承之路

2011年11月19日 10: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梅州11月19日电 题:广东五华“采茶戏”传承之路

  作者 杨草原 古敏灵

  广东五华采茶戏又称粤东采茶戏,是由民间歌舞发展而成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其多表现民间题材,具有浓郁的田野泥土气息。表演时载歌载舞,对答酬唱,抒情逗趣,别具一格,被称为“南国百花园中的奇葩”。

  近日,记者专程前往五华采茶剧团,专访采茶戏传承人魏远方。

  据了解,五华采茶戏大约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从江西赣南流传过来,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据《岭山笔记》载:“粤俗岁之正月,饰儿童为彩女,为队12人,手持花篮,篮中燃一宝灯,絮如绛纱,以组为大圈缘之,踏歌,歌十月采茶,俗称‘茶篮灯’、‘灯子戏’。”可见采茶戏很早就在粤东客家地区流行。

  魏远方告诉记者,采茶戏最初以赣南九龙山茶农的民歌为曲调,以茶农生产生活为内容,以模拟上山、下山、看茶、采茶、制茶等动作为舞蹈,以扇子、花手巾、茶灯为舞具。表演形式由合唱到对唱,内容多叙事咏物,后逐渐涉及爱情生活和茶歌表演。角色由最初的生、旦、丑三个行当,逐渐增加了彩旦、老旦、老生等,因此,名称也由最初的“三脚戏”改为现在的采茶戏。

  在发展过程中,五华采茶戏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在吸收其他地区采茶戏精华的同时,又融入了客家文化,自成一家。音乐在原有基础上,适当加入西洋乐器,并与当地民间小调有机结合;表演方面,既保持了传统的采茶风格,又借鉴花朝戏、山歌剧、歌舞剧等剧种的表现手法;编剧方面则注重本土元素的撷取;唱词和念白均用客家话来演绎,通俗易懂。

  魏远方说,五华县采茶剧团自1957年成立以来,先后排练上演了《俏妹子》、《乌云下的歌声》、《竹山路弯弯》、《茶山雾蒙蒙》等几十个优秀剧目,频繁活跃在国内外客家地区,曾四次赴省调演并屡获大奖。其中《竹山路弯弯》在1987年的广东省第二届艺术节演出中,获剧本创作一等奖,表演及舞美三等奖的好成绩;1991年《茶山雾蒙蒙》参加广东省第四届艺术节演出,获编剧三等奖、演员三等奖。

  “采茶戏颇受欢迎,除在深圳、惠州和云南等地演出外,还经常受邀到香港和台湾等地演出。”魏远方告诉记者,五华采茶剧团还常年坚持送戏下乡,受到民众的欢迎。

  谈及五华采茶戏的传承情况,魏远方略显担忧,他说,由于受到多元文化和经济大潮的冲击,采茶戏的艺术人员出现青黄不接的状况,因此真正能把采茶戏学好的人少之又少。为了让采茶戏更好地传承下去,今后将计划让采茶戏走进五华的各中小学校,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并学习采茶戏这种珍贵的民间艺术。

  近年来,五华采茶戏经过艺术工作者的不断挖掘与创新,排演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剧目,得到民众的喜爱和好评。2009年10月,五华采茶戏被列入第三批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完)

分享按钮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