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重建圆明园:处处搭台,无人唱戏

2011年11月23日 09:30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张欣,广州市文艺创作研究院专业作家,广州市作家协会主席。

  张看

  本月,北京人大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建议对重修圆明园进行研究论证,致使长久以来的对该园到底是保留现状还是需要重建的争论,又一次摆上桌面。持续多年的争论焦点是:废墟派认为重建劳民伤财,而重建派则认为可以恢复民族荣光。第三种声音是圆明园官方的意见,认为可以选择性恢复部分建筑。

  不知这一议案是不是乘着六中全会的春风,但在文化体制改革日益推行,我国逐步把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当下,这种联想显而易见。众所周知,151年前,圆明园遭英法联军劫掠并被付之一炬,成为中国人内心永远的伤痛。关于它何去何从的争议不断,虽然各有各的道理,但“缓建”为宜,原因有二。

  其一是不知从何时开始,只要中央强调加强文化建设,各部门想到的就是打造硬件,于是各种项目整体规划而后打包上马、突击花钱,特点是越大的项目越有成功的希望,思维模式基本是上行下效,最典型的是县城版的天安门就不止一座。可以想象,如果北京开始大兴土木,全国肯定又是一轮抢修亭台楼阁的项目纷纷上马,后果是处处搭台,无人唱戏。

  当然,文化建设属于上层建筑,没有经济基础肯定是不行的。但是只注重硬件的投放,绝对不是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当今中国的文化空心现象,人文思想的缺失等问题有目共睹,无法忽视。彭宇案、小悦悦事件、城市蚁民的窘迫、农民工的生存现状、留守儿童问题等等,无一不是一种文化投射,如果我们不去认真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真正提高文化的软实力,而是像暴发户一样只想着怎么花钱,相信这决不是中央提出文化改革的初衷。

  其二,有关圆明园如何重建的问题,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专家学者,政府领导,商界人士到热情的群众,经常怀着不同的目的和立场,关心圆明园的保护和整修。将它修成出土的陶艺的说法有之,将其变成森林公园的说法有之,将其修建成一个完整的皇家公园遗址的有之。尽管圆明园一日不修,这一类的说法将一日不绝,但至少现在还没有太成熟的想法,最坑爹的是中国圆明园学会等8家一级学术团体组成的筹委会,提出将圆明园遗址建成人类文明和谐纪念地。这种不着四六的说法真不愧是“砖家”脑袋想出来的,以此推论,美国9·11现场应建成人类反恐纪念地,越战、韩战纪念墙应改为世界和平纪念墙。我们能不能直接告诉人们这里发生了什么,有什么意义让人家自己去想?

  由此,还是保持现状,大伙放心一点。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