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多位文化人聚首“理想国”聊人文:大学是什么

2011年12月01日 19:15 来源:广西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独秀峰下“理想国”畅谈大学聊人文

  记者 李湘萍 

  入冬薄阳,轻洒一地,黛瓦黄墙,绿树葱茏。漓江之畔、独秀峰下的桂林王城,以从容气度、丰厚底蕴,涵养一方文脉。11月19日至21日,广西师范大学8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之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成立25周年人文讲坛暨理想国文化沙龙,诚邀张信刚、贺卫方、章诒和、张铁志、熊培云、小宝、陈丹青、梁文道8位当前活跃的文化人齐聚王城,“谈大学聊人文”。文脉相承,思潮激荡,观点交锋,心智启蒙。

  众生谈——大学是什么

  桂林王城不单是一处人文风景胜地,也是广西师范大学的校区之一。沙龙举办期间,莘莘学子早早有序排长队索票入场的阵势,丝毫不输成群结队的旅游团,成为另一道别致的风景。而在场内外闲聊中,记者发现,受众涉及面颇广,有从广州坐火车风尘仆仆赶来的公务员,有从上海“飞”奔而来的私企老板,有挤公车场场必到的八旬老人……倾听、交流、思考、解惑,是赶赴这场文化盛宴的“原动力”。

  “各位早安!”来自台湾的乐评人张铁志作为第一场论坛的主持人,用一声诚挚的“台式”问候,敲开了沙龙的畅谈之门。既然是在文化氛围浓郁的大学校区举办沙龙,受众又多为充满朝气、渴望解惑的学子,话题自然围绕“大学”展开。

  大学是什么?“我相信大学不只是培养社会的精英,不只是培养一群会赚钱的人,或者会赚钱的专业工作者,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大学培养会思考、有批判能力的‘知识人’,这个‘知识人’不管将来做什么样的工作,都不应该只思考自己的事情,而是思考一个更大的公众的社会事务,有一份责任担当。”张铁志对“大学”的一番见解,抛砖引玉,请出了“跨界”校长——香港城市大学前任校长张信刚。

  儒雅文气的张信刚专业横跨医学和工程,退休后,现在北京大学教授历史和文化。在他看来,真正的大学要胸中有大格局,实践中有大勇气,追求的是大知识。“大学的真正意义,在于同处一个大学里的人,能够有互相大包容、大了解的心境,能够探索真理、辨析学问、实践知识,这样的一个地方,这样的一群人,不管是在多小的楼里,不管是在多窘困的环境下,都可以成为一所著名的大学。而大学的真正精神体现,在人文。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孔子也说,要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这些都是人文精神。大学有了人文精神、社会关怀,才能真正把自己的精力、志向用在有益于人类共同的前途,有利于当时所处的社会工作。这样的大学才是真正能够在社会里面存在的大学。”

  大学怎么过?戏曲研究者章诒和率性而言:“在于你们自己,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大学很自由,你玩,你天天喝酒,你瞎聊,你日夜上网,都可以,但你须勤奋读书、勤于思考,然后勤奋地去做你所从事的学科研究,钻研下去,才有可能成为非常好的人才。希望你们珍惜4年的时光,自个儿好好学。中国的未来就在于青年,在于你们。”

  专栏作家小宝期望的是:“要有一些为学术而学术的人,为艺术而艺术的人,我觉得大学生在这个环境里面,应该是对学问的热爱,要超过对学术名人的热爱,这样的大学生才是好的大学生。”

  时评人熊培云将自己的亲身经历与学子分享:“要找到一本可能影响你一辈子的书,这个比找男朋友、女朋友重要,我自己是非常有体会,我高中在乡下读的书,那时候的确没有多少书可读,但是有一本书一直影响我,就是《雪莱抒情诗选》,是杨熙龄译的。它对我的影响在哪里呢?它培养了我或者呵护了我一颗自由的心灵,非常好。后来上大学的时候,尤其到了大二,就觉得生活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日子过得非常糟糕。就在那个时候我有幸读到了傅雷翻译的,罗曼·罗兰写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本书对我来说是心灵《圣经》一样,它把我从一个灰暗的时期带出来。在大学期间,最好能找到一本能够影响你心灵,或者能够促进你理性成长的书,这是非常幸运的事。”

  最后出场的“双子星座”——陈丹青、梁文道,以独到的见解呈现他们的“光头智慧”。梁文道在暖场的话语里表达了对大学的看法:我们这个世界之所以还会有点变化,往往是因为有一些新的想法、新的观念。那些新的想法、新的观念从什么地方孕育而来呢?从什么地方承续下去呢?很有可能就是在学校里面。学校就是哺育这些新想法的地方。故而,大学的研究应该是开放的。这是因为没有人知道我们未来会怎么样,我们需要各种各样的新资源,要在学校保持一定的开放。陈丹青则在他看似波澜不惊的表述里,鼓励年轻人“不要怕”:人一路活下来就是一个害怕的过程,然后怎么战胜害怕,就是这样。真的不要怕,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众生相——做最好的自己

  3天,1场论坛,7场主题沙龙,网友林漓留言:章诒和最韵味,贺卫方最煽动,张信刚最包容,张铁志最亲和,熊培云最无奈,梁文道最理性,陈丹青最暗损,各有风格。网友“大观天下小看世界”泡了3天的沙龙后表示:思想不是一时半会就有的,必须在饱读书籍和实践中获得。这不是结束,而是一个开始。努力读书和写作,更重要的是思考和追求我们每一个人的尊严良知正义。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是8位嘉宾精彩对话带给受众的最大感触,也是“烹制”这一文化盛宴的主办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一直迈向前方的脚步。多年来,它超越大学本身的视野去广集天下人才,把人文的、社会科学的多方面的文化遗产或是文化创造加以汇集出版,并力图在出版物中灌注一种来自大学精神的大学出版精神,即以人为本,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人文精神,为读者提供最好的精神食粮。

  这样的出版精神与嘉宾的理念、经历十分吻合。张信刚如此看重大学出版社:“几乎所有好的大学都有自己的出版社,不在于要盈利,固然盈利是一部分,也不在于知名度,知名度固然也是其中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在于学者们的创作需要一个比较方便的渠道,能够传播到社会上去。因为大家已经认识到,大众传播是越来越重要了,只靠大学楼里面的一些弦歌之声、辨析之声,是不能够真正让大学和社会共同联系的。跟大学有直接联系,跟整个社会成员负有思想交流使命的是大学的出版社。还想提一提的是,活字印刷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但是下一个世纪,下下个世纪,什么东西应该是中国人发明的?或者希望是中国人发明的呢?我相信是更新、更有效地推广知识的方法,以及更能够影响人心,给人们的心灵带来一种平静和安详的精神生活的方法。”

  法学教授贺卫方与大家聊起自己与出版社的小故事,表达了对出版社的崇敬之情。“1978年我上大学时,真正感觉到自己的知识就像沙漠一样贫乏,后来才开始了广泛的阅读或者叫恶补,慢慢地知道,咱们国家有一个出版社非常好,叫商务印书馆。尽管自己助学金很少,生活也很贫穷,但还是从牙缝里攒了一点钱,到书店买了点商务印书馆的汉译名著,知道了卢梭、孟德斯鸠,知道了许许多多的启蒙思想家。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地知道自己之外,我们的国家之外,还有怎样精彩的知识大千世界。我刚刚到北京读研究生的时候,跟几个同学从王府井的南口一直朝北走,目标是找到王府井大街36号商务印书馆。一直走到最北口的时候,突然发现商务印书馆的大楼赫然在目。让所有同学非常吃惊的是,我跑到商务印书馆的门口朝着那个大楼鞠了一个90度的大躬,表达我对这座百年出版老店的尊重。”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