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多点“学以致知”,少点“学以致用”

2011年12月02日 16:27 来源:新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多点“学以致知” 少点“学以致用”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近日一项阅读调查显示,受访者平时主要阅读的三类书籍分别是:专业书籍占46.6%,生活养生书籍占42.1%,社会现实书籍占41.2%。而与此同时,无论在实体书店还是网络书店,卖得最好的通常是有关人际关系、养生、成功学等实用类书籍,而文学、哲学等培育心灵的书籍则少有人问津。 种种迹象表明,当下大众阅读越来越追求“学以致用”。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骆玉明指出,目前人们读书也有了一种“效益期待”。很多人爱读实用技术类书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焦虑、着急的心态,他们觉得文学、历史、哲学等跟思想修养有关的东西不管用。

  出版界人士对当下的阅读现状表示了极大担忧,他们呼吁,大众应该尽情享受阅读,使阅读真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多一点“学以致知”,少一点“学以致用”,这对提升一个人的素养有益无害。

  不可否认,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网络、电视等各种娱乐方式大大占用了人们的闲暇时间,人们的读书时间越来越少。但即便是在有限的阅读中,大家的阅读还是聚焦在一些对自己的学习、工作或者家庭生活有直接作用的实用功能书。曾有人说,阅读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出版的价值来决定的,或者说来主导的。事实上,尤其在当下,大众的阅读倾向更多地“主导”着出版的走向。“出版跟着市场走”已成为大多数出版社在激烈的同行“厮杀”中“胜出”的“王道”。

  大众如何看待实用书籍火爆的现象?调查中,72.7%的人认为“人们注重现实利益,功利化阅读明显”;56.7%的人认为人们偏重书籍的实用性;54.2%的人认为社会发展快,对个人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28.7%的人认为人们无暇阅读陶冶情操的书。也有人对实用书的泛滥提出质疑:“投资理财、养生育儿、成功学三大类书籍不论在网店还是实体书店都是最火的。但是这些书真的有用吗?看了‘成功学’,就一定能成功吗?”

  有用,是阅读的功能之一,但不是唯一,更不应该是首要功能。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聂震宁指出,图书阅读存在着“有用”与“无用”的悖论。有用的阅读,在显性层面上主要表现为功利的阅读,专家们的阅读主要是为了专业上的了解和研究,学生的阅读主要是为了学业的完成,像这样的阅读它显然是功利性明确的阅读。全民阅读很多时候是没有用的阅读,它更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中国传统的阅读一直推崇“学以致用”的阅读,这样一种非常功利的要求。他认为,更为进步的一种阅读建议应该是学以致知。我们对致知往往追求不够,所以这个书没必要读,那个书没必要读,因为没有用。我们的阅读应该从“学以致用”向“学以致知”推进。养生书为什么发展得过于迅猛,就是因为“学以致用”的推波助澜,而并不是希望通过阅读追求科学知识、科学文化和应该有的文化内涵。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陈昕对当下公众的阅读水准表示了忧患。他认为,在当今时代,在铺天盖地的功利主义的旗帜下,我们轻率地丢掉了许多有价值、生命原生态的感觉,我们的生命越来越“游戏化”,越来越“轻扬”,因而也越来越远离思想和品质。他认为,当下出版业热衷出低级的娱乐性的书,做大书、伪书、跟风书、特价书、项目书等等出版行为,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阅读行为和价值取向,使得浅阅读、娱乐化成为当前阅读的一种倾向。他认为,出版并不排除和否定人生的娱乐诉求。我们应该开发一些娱乐性的产品,来满足读者的需求,并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但是出版的根本价值在于启蒙大众,追求进步。同样,有品质的阅读生活,是有价值的出版的原动力。

  专家认为,一直以来,出版史和阅读史讲到底是一部进步主义的文化传播史和精神发现史。从这点上来看,无论是出版还是阅读不能太过功利,这对文化积累有利,对民族文化素质的提升有利,对公众精神世界的丰富有利。 姜小玲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