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年轻艺术家彭湃作品:一切具象的“物”均假象

2011年12月02日 16:37 来源:北京商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R.阿恩海姆在《艺术心理学新论》中曾说:“视觉没有抽象是盲目的,抽象而没有视觉则是空洞的。”

  视觉并不是一种维度。视觉在现实维度中是具象感官,而在精神维度中则是抽象的骗局。作家阿城在小说中提道:“艺术来源于巫。”现实中的人们生活在种种巫术的迷雾中而不自知,艺术家在某种时刻就变成了融合抽象与具象的魔术师,作品本身就是迷惑自己的一道屏障。

  来自湖南的年轻艺术家彭湃,曾在浙江生活了几年。他迷恋那种神秘而无法把握的江南园林,并以此为题材创作了大量围绕江南园林元素的作品。而在他这一全新系列的十几幅绘画中,他放弃了对园子背后隐秘的时间和故事的探索,转而开始在具象中关注抽象的内涵。正如他自己所言:“这又是一个新的抽离和提取的开始。舍弃了背景,舍弃了让山石来讲故事的企图,转而专注石头本身的纹理和质感,也就是进入微观,进入到物象和物态的研究。我突然发现物质本身呈现出来的相貌和状态是最纯粹的,也最有冲击力,最具独特的抽象美感。而且,石头不再是惟一选项,周围的任何事物、任何微观的场景都成为表达的可能。所以,我把新作品的方向确定为用具象的手法关注有抽象意味的物象的表达。”

  彭湃新系列的作品,突然使我意识到眼前的一切具象的“物”均是假象,更重要的是他的意图,即是隐藏在那些物体之后的思考维度。视觉经验在此时变得无用,因为视觉是简单而又直接的惯性反应。那些似曾相识但又略显奇怪的“景物”在思考的维度中渐渐变得陌生。这种陌生已经超离了原先的视觉经验,变成了一种感性的抽象,这种感性的例子可以从埃及的文明中考证:埃及的文字是以感官形象为基础的象形文字,而并非抽象的文字,尽管埃及人最早相信灵魂不死,但是他们仍然依恋肉体——木乃伊。这种感性的抽象在彭湃的作品中无疑可以理解为一种对物象的探索。

  张一舟(作者系青年策展人)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