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上海“输血”民营博物馆 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底蕴

2011年12月05日 15:39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上海“输血”民营博物馆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底蕴
周虎臣曹素功笔墨博物馆图TP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在上海,国有博物馆蓬勃发展的同时,一批具有特色的民办博物馆也相继兴起。其中有弘扬“海上画派”艺术精神的上海吴昌硕纪念馆,有代表上海纺织史发展的上海纺织博物馆,有反映上海近代银行发展史和中国钱币发展史的上海市银行博物馆等。

  资金扶持

  今年以来,为了帮助民营博物馆对市民实现常年免费开放,上海市文广局设立了“上海市民办博物馆扶持资金”,协助它们解决资金、布展、品牌等各方面难题,惠及上海全市几十家民办博物馆。    

  在民办博物馆中,上海周虎臣曹素功笔墨博物馆、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饰艺术博物馆、上海纺织博物馆、上海南社纪念馆、上海中国留学生博物馆、上海翰林匾额博物馆已相继实行免费开放。

  6家民办博物馆免费开放后,观众人数大幅度上升,年平均参观人次达到30万。但问题也接踵而来,民营博物馆毕竟人力物力有限,难以应对不断增长的参观需求。  

  2011年,为了进一步鼓励民办博物馆免费开放,上海市文物局在“上海市民办博物馆扶持资金”中专门设置“免费开放”项目补贴。“你免费,我埋单”,这一项文化惠民的新政策,让上海众多民营博物馆的运营者抹去了愁容,焕发了笑颜。  

  打造品牌

  上海不仅对民营博物馆投入重金补贴,而且还以琉璃艺术博物馆为试点,探索如何帮助民营博物馆提升陈列展览水平,打造特色品牌,扩大它们的社会影响力。

  藏品是一个博物馆赖以生存的基础,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的藏品保管基础相当薄弱,馆藏藏品没有经过专业的定名定级,没有明确人员管理,没有规范的藏品总账,没有良好的保存环境。经过国有博物馆的对口帮扶、馆际交流、专业指导,琉璃博物馆的运营“上了新台阶”。

  眼下,上海正从完善法律法规和健全体制机制着手,深入探索支持民办博物馆的长远模式和长效机制,帮助民营博物馆充分发挥其各具特色的品牌效应。  孙丽萍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刘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