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白蛇传传说急需保护 绝不能等同于《白蛇传》

2011年12月06日 18:09 来源:中华文化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白蛇传传说急需保护

  记者   杜洁芳

  游湖借伞、饮雄黄酒现原形、盗仙草救许仙、水漫金山斗法海、断桥相会等情节一直是人们对白蛇故事这一浪漫传说的全部印象。又受当年影视剧《新白娘子传奇》的影响,这些桥段在人们脑海中更加根深蒂固。然而,作为古老的民间传说,白蛇传的故事版本却更丰富,情节也有不同的讲述,有关白蛇故事影视创作仅是其一个缩影,且有不少附会之处。所以,正确认识白蛇传传说不能浅尝辄止,需要做进一步探究。

  自从2006年白蛇传传说入选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不少学者及非遗保护工作者纷纷将目光投向白蛇传传说。经过长时间的田野采风和研究,他们对白蛇传传说有了各自不同的认识。近日,由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等单位主办,江苏镇江民间文化艺术馆承办的“中国传说——2011海峡两岸白蛇传文化研讨系列活动”在江苏镇江举办。在此次研讨会上,来自海峡两岸的10多位专家对非遗保护视野下的白蛇传传说做了不同的阐述。

  白蛇传传说 绝不能等同于《白蛇传》

  白蛇传传说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起源悠久、世代流传、影响广泛。其中水漫金山、端午惊变、盗仙草等情节一直被老百姓津津乐道、口耳相传,但传说与《白蛇传》并不能等同。

  江苏省非遗保护专家组成员、镇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吴林森说,民间广泛流传的白蛇传传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活态文化,与《白蛇传》是两码事。《白蛇传》是对白蛇变人、人蛇结合故事的通称,主要是历代文人根据流传的白蛇传传说进行改写和再创作的不同形式的作品。它和民间口头流传的白蛇传传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绝不能等同。说白了,《白蛇传》是文人作品、作家文学,而白蛇传传说是口头文学,是千年以来成千上万的老百姓的集体创作。然而,历史上两者已相互交融、渗透,几乎融为一体。许多人在叙述时也基本上把二者含混在一块,也许这正是白蛇传传说流传千古而不衰的魅力所在。

  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非遗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顾希佳表达了同样看法,他说,白蛇传传说不是一个纯粹在民间用口述方式传播的民间故事。在它的发展道路上,作家、艺人以及宗教人士,都曾对它产生过重大影响,白蛇传传说势必要受到俗文学的影响。所以,一厢情愿地希望非遗保护下的“白蛇传传说”是原生态的,这有点不切实际。

  传说的流动性表明 仍需不断普查与资料搜集

  文本资料的搜集,不仅是口述文学研究的重要依据,同时还是探寻口述文学发展轨迹的指南针。所以,民间文学、传说的非遗保护重在普查与保存,这是多位专家的共识。他们认为,当下会生动讲述白蛇传传说的杰出的故事家已经越来越少。电视、广播、电脑、手机等一系列现代传播手段进入千家万户,许多人围在一起听人讲故事、说笑话的场面越来越罕见。一大批精彩的白蛇传传说仍然保存在年已古稀的传承者肚子里,但还未得到全面挖掘,这就是民间传说需要不断普查与搜集的现实问题。

  在镇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康新民看来,通过他20年对白蛇传传说的搜集、整理,使他深刻地意识到民间文学的流动性也是需要不断普查的重要原因。他说,从白蛇传传说形成的过程来看,从最初人妖不能共处的《白蛇记》,到后来形成一个故事规模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再到增加“水斗”“盗仙草”等能表现白娘子性格的《雷峰塔传奇》,每一次变化,都加深了作品深度,其中“水漫金山寺”一节,大胆设想,富有特别的震撼力,将传说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这种活态变化,表明白蛇传传说始终处于一种流动状态,这种流动是创造力的流动,不断推陈出新,前赴后继。对此,顾希佳认为,虽然在上世纪80年代开展的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整理工作已经将这些传说进行了普查,但是时间过去了20年,需要重新普查。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当年留下的磁带好多已经不能再使用。所以需要按照现今建立数据库的要求,对白蛇传传说进行系统整理。

  重在保护传承人

  传承人是保护项目的主体,所以对非遗项目的保护,关键在于对传承人的保护。康新民认为,对民间传说来说,传承人的保护更为重要。优美的民间故事和歌谣是由故事家、歌手来传播的,每一位传承人都是民间文学保护传承的主体,没有故事家、歌手的讲述和演唱就没有民间文学作品。人们透过对白蛇传传说传承人的保护和研究,可以探讨那些富有时代特征的原生态白蛇传传说,是在什么环境下讲述的;故事家表现了人民大众哪些思想情感、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特别是要注意研究故事家在讲述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原始、纯朴的哲学思想等。另外,对于白蛇传传说不同讲述者的不同讲述,以及同一讲述者在不同场合的不同讲述等,都要进行保护。

  此外,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金璐明以多年从事白蛇传传说保护工作的切身经验提出,在对传承人的采录过程中应注意讲述人年龄、经历与故事内容之间的关联性等多方面的内容。他举例说,在不同讲述人的不同故事文本中可以发现,有的人非常忠实于故事内容,对所听到的故事不加改动。有的人由于其特殊的社会阅历和爱好,往往在故事的传说过程中会根据自身行当习惯或表演需要,对一些传说故事进行创作、加工。如“白蛇传在江南”这一段,有一位讲述人讲述得更为曲折、详细,还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因为他曾做过道士,会唱道情、也看风水,几十年走南闯北,见闻较多,对民间民俗有一定的研究。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