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钱学森图书馆展"东二甲"导弹:西方没做到的试验

2011年12月12日 10:20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钱学森图书馆展“东二甲”导弹:西方没做到的试验
观众正在听讲解员介绍钱老生前的事迹。 本报记者 张驰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长子钱永刚“讲解”钱学森图书馆

  本报记者  夏俊 梁建刚

  “人民对钱学森的爱戴是超常规的,这种爱一直持续到今天。这次钱学森图书馆的筹建,也得到了国家超常规的重视。作为一名科学家,他为什么能够得到这样的对待?”钱永刚说,“在我看来,这也是钱学森留给我们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昨天,历时8年筹备建设的钱学森图书馆在上海交通大学正式落成。开馆前夕,钱学森长子钱永刚教授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作为参与图书馆筹建的亲历者,钱永刚从图书馆最初设计,到众多展品背后的故事,带读者共同品味这位人民科学家的伟大魅力,感受定格在这里的气息。

  设计与布展,精益求精

  从徐家汇沿华山路一路向北,经过上海交大的古朴校门,视野突然开阔。一座深红色墙面与玻璃结合的建筑,仿佛一块岩石裂开,一枚导弹从“裂开”的玻璃处露出来。建筑的外墙上,钱学森微笑的面庞隐约可见。许多人正在馆前摄影留念,这就是钱学森图书馆。

  “钱学森图书馆的设计,被称为‘大地情怀、石破天惊’,借鉴的是戈壁中风蚀岩的样貌。中国的航天事业正是从戈壁沙漠中腾空而起。这个寓意很好。”钱永刚对记者说,图书馆设计师正是世博会中国馆设计师何镜堂院士。

  但图书馆最初的设计,并非如此。“其实,最初为馆设计的是位年轻设计师,也得到了许多认可,但也有不少人觉得设计不够好。”钱永刚说,“几经周折,我们找到何镜堂院士,他在北京开完两院院士会议,回到广州闭门苦思3小时,落笔一气呵成。”

  “类似这样的精益求精,不断改进,贯穿整座图书馆建设始终。”钱永刚说,“从不懂到懂,从馆的定位,到陈列方式、陈列风格,这些年我们讨论过不知多少次。经过讨论,一步步根据征集物写出大纲,再与陈展公司合作,写出‘分镜头脚本’,再设计展馆内容,每一步都是如此。”

  比如,昨天令不少参观者赞叹的馆内现代化布展。“起初我们也请了两位设计师,一位40多岁的设计师以传统方式设计,一位20多岁的设计师设计创新,后来经过比较,我们最终采用了年轻设计师的现代化方案,从最终效果看,还不错。”钱永刚说。

  钱学森图书馆内的展览,分为 “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科学技术前沿的开拓者”、“人民科学家风范”和“战略科学家的成功之道”4个部分,与常规纪念馆编年史纪念的方式有所不同。“最初设计的确是编年史,但讨论中大家觉得不能这么做。”钱永刚说,“钱老的一生涉猎广泛,我们必须把钱老一生最亮的点找出来,展现出一位大科学家的形象,尤其是他成功的原因。伟人何以伟大,有何内因外因,人们能否从中学到些什么,这才是钱学森图书馆应做的事。”

  展品后的故事,说不完

  新落成的钱学森图书馆,占地面积9300多平方米,馆藏各类文献、资料、实物84000余件,常设展出15000余件。钱永刚说,这些展品,体现着钱老不同的贡献与作为,每件背后几乎都有故事,“有些即使参观也不会知道,但若大家有所了解,对钱老的认识会更加清晰深刻”。

  西方也没做到的试验

  “图书馆的布展中,我觉得有3件展品是亮点:高20多米的‘东二甲’导弹,直径1.5米的大型钱老头像,和一面高达4米多的‘书墙’,全是钱老读过的书,冲击力非常强。”钱永刚说。

  毫无疑问,这枚直贯整座建筑的导弹,吸引了最多关注目光。但为何要选这一枚?

  “更早的还有‘1059式’,最终选‘东二甲’,除了从陈展内容出发考虑,我们觉得讲钱老在中国航天上的贡献,也要讲中国航天的亮点,这是一件事的两个侧面。”钱永刚告诉记者,“东二甲”导弹是我国当年进行“两弹结合”试验时采用的导弹,“选择‘东二甲’,选择向观众介绍‘两弹结合’试验,因为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唯一一次在本土实施的‘两弹结合’试验,虽有不得已之处,但却打破了超级大国的垄断。而且这件事,恰好从一个侧面展现了钱老在我国航天事业上的不可替代性。”

  “在这个实验以前,我国已有导弹和原子弹,但怎样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最初会谈时发现几乎难以实现。”钱永刚说,“在这时,国家宣布成立联合攻关小组,由钱学森担任组长。他不仅有丰富的航天造诣,核方面造诣也很深。经过他不断努力协调,每次派出的任务使双方都可及,就这样直至最终成功。导弹做出改进,为适应装配原子弹要求,从‘东风二号’到‘东二甲’,子弹终于装进了枪膛,让我国做到了西方也没做到的试验。”

  一张特殊的时序表

  在“科学技术前沿的开拓者”展区,许多人在一张“钱学森涉足的主要学科领域及其时序”表前驻足:1932年铁道机械工程,1934年航空工程……1982年思维科学,1990年建筑科学,1991年文艺理论、沙草产业……钱学森广阔的兴趣、学术涉猎与巨大成就令人叹服。

  “一名科技工作者,一般都力争在一个领域有所建树,但钱老能关注这么多领域,每个领域都能有所建树,的确很少见。”钱永刚说,“作为科学家,他在科学理论上取得了许多成就,这是至今不为常人所知的事,却正是他被称为大科学家的原因。”

  展览中,展出了许多人写给钱老的书信,内容几乎涉及社会方方面面,“这些信,许多钱老都会亲自回复,因为每个领域他都有很深的了解,其中很重要原因,是他善于用系统科学的理论观察和分析问题,这也为许多人带来了不可想象的收获。”

  让钱永刚记忆深刻的还有这样一件事:一次甘肃沙草产业协会有人来北京开会,特别从甘肃带了一些兰花,并不精致,摆在纸箱里,打了辆车,结果出租车司机看了就笑:北京什么花没有,这些花送人也拿不出手嘛;可当听说“这些可是在沙漠中长出的花,是我们按钱老的沙草产业理论改造沙漠,将沙漠变成花园才有的花”,司机惊讶了,执意要免费送到目的地,唯一的“报酬”是——“要是您乐意,就在路上和我说说您认识的钱老吧”……

  计算尺的故事

  钱学森对教育的关切众人皆知,中国科技大学就是他当年提议创办的一所带有创新探索性质的大学。如今在展馆中,静静摆放着一把一位中科大学生用过的计算尺。

  “这把尺子看似平常,背后也有故事。”钱永刚说,1957年1月,钱老因撰写《工程控制论》,获得中科院1956年度科学奖金一等奖,奖金1万元,1957年我国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发行国债,钱老就全部买了五年期国债支援国家。

  1962年,钱学森给中科大三四年级本科生开设《火箭技术概论》课程。“一次,他询问学生学习情况,问起每次完成作业花费时间,大家一说,他不满意,怎么会这么久,是我出的题太难?”钱永刚说,后来一了解才发现,原来将近2/3学生没钱买计算尺,只能手算,钱老想起自己的奖金,就全拿出来给学生买计算尺,把附近7—9元的计算尺买光了不够,又买了更好些的15元计算尺,确保每位同学都有。

  “现在馆里展出的这把计算尺,是当时一位学生班长所有,起初他把计算尺都给了同学,没想‘因祸得福’,拿到了钱老为他买的更好的计算尺,一直珍藏至今。”钱永刚说,“这次听说筹建图书馆,他捐了出来,表达对钱老提携后学的感激。”

  回答“钱学森之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一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近年来引人关注。

  “父亲曾多次说,一个有创新品格的人,形象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都很重要。”钱永刚说,如何解答“钱问”,“或许我们从他自身的成功之道中,可以找寻到答案。”

  钱永刚说,比如展馆里展示的钱老对艺术的热爱和造诣,就是他取得今天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我的祖父是海归派,崇尚实业救国、科技救国,当初便要求父亲学理工,但祖父也懂得文科的重要,在中学时让父亲接触了许多文学作品,比同学接受了更多形象思维的训练。”钱永刚说,后来,钱学森逐渐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音乐,“他到麻省理工学院,旁边就是波士顿交响乐团训练场,他有空就去听,自己也开始练习,持之以恒,这种形象思维的训练不断积累,终于在他28岁写博士论文时爆发了。从论文题目的确定,寻找答案的创新性方法,大跨度的联想设计,然后用逻辑思维来验证。两种思维能力终于转化为质的飞跃。”

  “钱老的亲身经历,其实已告诉大家,一种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钱永刚说,“展馆第四部分,详细讲述了我们所感觉到的钱老的成功之道,因艺术而起仅是其中一部分,大家在参观中可体味更多。”

  是什么打动了人们的心

  “我最佩服父亲的,是他的低调、淡薄、淡然,一种为人处世的涵养。”钱永刚告诉记者,“他给我的最大财富,就是通过言传身教,让我了解一个人该怎样看待名与利,钱与权。”

  在图书馆中,展示了大量钱老生活中的照片与用品,使用40年的公文包、几把破旧的竹扇、简单至极的客厅……“真实中我们家的客厅就是这样。父亲对物欲几乎毫无所求。”钱永刚说。记者也曾记得,当年数次去钱家采访时,邻居们说起钱老,永远一件蓝卡其布上衣,一条军裤,一双布鞋的印象,至今深刻。

  图书馆中,还珍藏了钱老大量的亲笔书信,特别是晚年钱学森多封推辞各种荣誉、各种职务的信件。展馆的墙上,还放大列出了钱老为自己定下的“七不”原则:不题词、不写序、不上任何名人录……

  “我将竭尽努力,和中国人民一起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展览末尾,钱学森的这句话,逐字浮现空中的“信笺”上。

  钱永刚说:“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这个馆值得大家一看,这些展品不仅是为了展现他的一生,更反映出的是这样一个人,无论是当初执意回国,还是多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并非是经过学习、经过思想斗争所得,完全是发自他的内心。他的努力,他的心怀,对于今天仍然具有意义。”

  昨天,是钱老百年诞辰纪念日,今年全国各地的纪念活动就有40多场,人民对钱学森的爱一直在持续。“是什么打动了人们的心?只是因为他的成就?这说不通。”钱永刚说,“答案应该是多重的,但我相信有一点是共通的:一个人对养育他的人民、国家的爱有多深,那里的人民、国家就会对他的爱有多深。”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刘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