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纪录片《黄埔军校》:再次撰写女子从军的传奇

2011年12月20日 11:18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纪录片《黄埔军校》:再次撰写女子从军的传奇
黄埔军校老兵接受采访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黄埔军校》座谈会举行 与会专家给予高度评价

  12月13日下午,由广州市社科联主办的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黄埔军校》座谈会在广州举行。《黄埔军校》总撰稿人曾庆榴、广东省作协副主席陈志红、广州市文艺批评家协会副主席江冰等与会专家畅所欲言,对纪录片的学术、文化和历史普及意义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片在海峡两岸采访了众多黄埔老人、黄埔后代以及专家学者,以严谨的史学准则为前提,以独特的历史视角和引人入胜的电视语言,引领观众全方位了解这座传奇军校中发生的传奇故事,是一部很好体现了广州历史和文化厚重感的高质量作品。

  本片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与中央电视台、中央新影集团联合拍摄,共12集。中共广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晓玲、中央电视台副台长高峰等为该片出品人,党史专家曾庆榴等为总撰稿,广州市社科联主席顾涧清等为监制。目前该片已在中央台、广州台播放,即将于广东台开始播放。

  文/本报记者 徐锋

  学术精神应与艺术构思巧妙结合

  《黄埔军校》总撰稿、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 曾庆榴

  当节目组正式、诚恳邀请我加盟其中的时候,我也颇有顾虑。只是出于对题材的重要性的考虑,我感到作为一名广州地区的历史工作者,应当责无旁贷,抱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态度去参与。

  这是个难度较大的、综合性的工程,黄埔军校的历史涵盖面那么广,涉及的人物那么多,事件那么复杂,参与电视制作的人对于庞杂和复杂的历史问题,又各有各的看法,这个片子到底应当怎么拍,确实是有难度的。

  这十二集电视,是关于黄埔军校历史变迁和黄埔将士跌宕生涯的全景式记录,身为历史工作者,我所能做的,是尽可能为荧屏提供准确的历史依据,努力将自己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认识、体会和感悟传递给导演,然后通过导演的思考和创作,再用荧屏语言表达出来。我所坚持的是一种学术精神,但在电视制作中,学术精神显然必须与艺术构思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取得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

  作为一个长期只是动笔杆和动嘴巴而未真正触过“电”的人,影片的反响让我很受鼓舞。这也使我感到,让史学走上荧屏,史学工作者并不是无所作为的。

  影片很好把握了历史主旋律

  广东省作协副主席、省文艺批评家协会主席 陈志红

  作为一部历史纪录片,《黄埔军校》是成功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是紧紧抓住了宏大叙事中的主旋律。对于近百年来的几代中国人来说,黄埔军校是一个振聋发聩的名字。一部黄埔军校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中国从封建制转型为现代国家的浓缩史。而这段历史的主旋律又是什么呢?在我看来,那就是民主、独立、自由、解放。这八个字犹如一面旗帜,能将中国最有理想、最有抱负和最富牺牲精神的人凝聚在一起,开始一段伟大的历程。

  其次,宏大叙事中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有机结合和充分展示。我认为这是《黄埔军校》这部片子最具亮点的地方。尤其是一个个黄埔军人或他们后人的口述实录,那里面展露出来的命运的无常和人性的力量,使一段渐行渐远的历史,格外丰满和立体起来。

  让学术走出书斋走向大众

  广州市社科联主席 顾涧清

  作为本片的监制之一,这部纪录片让我最感动,也最感兴趣的是,它让严肃的史学研究走向荧屏,走向普罗大众,而且事实证明播放效果很不错,得到了普通观众的好评。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历史普及,让公众在愉悦的观影过程中对历史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知。事实证明,通过纪录片这种载体,不仅可以客观真实地反映这段历史,而且更容易被公众所接受,传播效果更好。走向荧屏的史学,获得了新的生命力。这也给我们一个启发:从这个路径做好社科文化的普及,我们社科工作者大有可为。

  小切口、大视野、高境界

  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副主席 周建平

  12集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黄埔军校》在该题材中,是一部分量最重、规模最大、制作最精、创意最独特的纪录片,之所以在同类题材中脱颖而出,在于它摆脱了以往固定框框和理念,体现了小切口、大视野、高境界特点。

  小切口,是指以独特的历史视角,聚焦于历史细节、人物命运、引领观众全方位细致观察这座军校发生的传奇故事。

  大视野,是指大跨度的穿插历史画面,时空切换,人物感情、命运交替,黄埔老人、黄埔师生、同学、派系、黄埔后代以及专家学者,各种叙述紧扣主线。跨越百年、人物众多,全方位透视黄埔历史、黄埔情结、黄埔精神、黄埔军魂。

  高境界,是指制作者尊重历史,还原历史,客观描述,多方考据。力图避免狭隘、偏见和失误,还原一个真实的黄埔军校,为当代年轻人留下充盈的思考空间。

  《黄埔女兵》续写花木兰穆桂英传奇

  广州市文艺批评家协会副主席、广东商学院教授 江冰

  《黄埔军校》题材本身决定它属于重点革命历史题材,她使用的是一种宏大的历史叙事。但此片的成功之处,恰恰在于很好地处理了宏大叙事与个人叙事之间的关系,很好地把握了历史进程叙事中的个体生命轨迹,使历史中的生命个体不但起到了叙述历史的作用,而且以鲜活生命的光彩烘托了生动的历史。

  《黄埔女兵》一集以大量个人生命细节构成了历史的叙述:在江边的这座古城里,这群敢为天下先的女孩子,注定要成为人们目光的焦点。她们继花木兰、穆桂英之后,将再次撰写女子从军的传奇。中国黄埔军校成为世界上第一所拥有正规建制女兵的军校,比美国的西点军校早了五十年。何等感人!革命先烈和先驱者们的鲜活的身影与历史画面交相辉映,熠熠生辉,油然而生一种感人的艺术力量!

  公允客观看待历史

  广州大学教授、文艺评论家 罗宏

  《黄埔军校》是一部有着历史厚度的电视艺术精品。也体现了广州人在历史文化建设中的进取姿态。

  广州是中国近现代革命历史的策源地,黄埔军校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是体现国共合作历史成果的重要载体。《黄埔军校》让我们看到了黄埔军人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所走过的道路,立下的勋业。无论是平定商团暴动还是东征平叛,无论是北伐战争还是抗日战争,黄埔军人的浴血奋战,都是为了我们的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这在今天我们走向伟大民族复兴的宏伟征程中,仍是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黄埔军校》还有一集专门介绍了黄埔军校的政治工作,这也是耐人寻味的。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工作者,在黄埔军人的信仰建设中所起的作用,应该是有目共睹的。尽管后来国共两党因为主义之争而刀兵相见,但以黄埔军校为标志建立起来的为信仰而奋斗、党指挥枪的建军原则始终延续。这在中国的军事史上也应该是划时代的转变。在本片中,我们欣喜地发现,作者能够更公允、更客观、更民族地看待历史。这也是纪录片的艺术魅力所在。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刘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