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微童话”成微文化新宠 作家称技巧外要有思想

2011年12月21日 13:44 来源:城市快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微童话

  【比试】

  起风了,山上的风铃又唱起了欢乐的歌,小鸟不服气,要和风铃对歌比赛,风铃很不屑地说:我能一天唱到晚,你能吗?小鸟更不服气了,请来了小松鼠做裁判,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比赛正式开始,小鸟一连唱了三首歌,风铃一首歌也唱不出来,小松鼠笑着对风铃说:你输了,今天没风。

  【大鱼和虾米】

  大鱼看到一条小鱼,它追呀追呀,要吃小鱼。小鱼看到一只虾米,它追呀追呀,要吃虾米。虾米躲石头缝里,不敢出去。可是,虾米肚子饿了怎么办呢?虾米只好吃泥巴。小小的虾米虽然小,但是它们的数量非常多,千万只虾米吃啊吃啊,这才发现,这不是泥巴,而是一副大鱼的骨架。

  【穿越】

  白雪公主逃出王宫,找人问路:“请问怎么才能找到七个小个子的人?”好心人给她指路。于是她到森林,看到一间小木屋,里面排列着七张小床,白雪公主就躺下睡着了。傍晚七个小人回来了,白雪公主说:“你们就是我命中的七个小矮人吧。”七个人面面相觑,然后说:“你走错地方了,我们是葫芦娃。”

  【打电话】

  某日,看到一篇有关母亲的文章,儿子很感动便打电话回家,第一次和妈妈说了一句:“我爱你妈妈。”母亲那头笑着说了一句:“说吧,要买什么?要多少钱?”儿子说什么也不要只是想你了。母亲急忙问怎么了?出什么事了?不要想不开。儿子一再解释,最终母亲勉强相信。挂掉电话,儿子泪流满面。

  ■本期关注

  微文化的时代到了

  你或许在小时候读过《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但是,你读过微童话吗?

  近日,浙江文学院院长盛子潮在微博上发了数篇微童话,迅速得到了包括专业童话作家赵冰波等人在内的网友的关注和好评。140个字的故事中,写尽童真与童趣。

  大多数人的童年记忆里,都有外婆念的儿歌和爸妈讲的童话。但无论是《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还是《一千零一夜》,那都是要分若干个晚上才能讲完的长故事。但如今,给孩子念微童话成了不少父母新的选择。

  微童话之“微”,恐怕并不能单纯理解为小、字数少之意,一个完整的故事架构、鲜明的主角形象和主题,使得微故事具有见微知著的力量。其实,早在这之前,微小说、微感悟、微总结甚至微访谈此类和文化相关的现象都曾经是潮流,以至于很多人相信,微文化的时代已经来临。

  说起微文化时代的来临,不能不提微博,绝大多数的时候,微博成了各种以“微”字开头的文化现象的载体,碎片式的表达在网络强大的聚拢能力下并不显得那么分散,相反,却比之前任何一个时代更能形成潮流、升级为现象。微博中140个字的限制,避免了“注水”的长篇大论,节省了选择信息的成本。潘长江不是说了吗,浓缩的都是精华。

  虽然洋洋数十万字的作品中也不乏精品,但是强调高速的今天,速食、速度早已成为一种趋势,和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微文化受热捧,也在情理之中。

  ■独家对话

  赵冰波(著名童话作家,微童话作者)

  幾米的作品就是微童话的变种

  去年,著名童话作家赵冰波突然萌发了一个想法:能不能给孩子写一些篇幅短小但很有价值的童话故事。他随后写作了三十多篇,作为“边角料”在他的著作中出版。此后这个想法不断成熟,赵冰波又想到可以借助微博这种载体,创作140个字的童话故事,并建议《小青蛙报》(儿童报纸)开设专栏接受此类投稿。那时微童话的概念还未被提出,但赵冰波已经开始了微童话的创作。对于微童话的种种,他无疑是最有发言权的人之一。

  城市快报(以下简称“快报”):与传统童话故事相比,微童话有哪些优势?

  赵冰波:传统童话故事的评判掌握在专家手里,但是微童话很短,读者能随时随地判断它的好坏,判断它是不是有趣。而且,现在的很多童话,家长和小朋友都已经看过了,微童话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领域。再有,微童话很简短,孩子容易记住,可以朗诵、能够复述,这能让孩子得到很好的锻炼。之前传统的童话故事,基本都是大人读给孩子听,他们并不喜欢,而微童话虽然短小但充满了智慧,能充分表现读者的聪明才智,无论大人或者小孩都喜欢,这也是我之前没有想到的。

  快报:现在都什么人在写微童话?

  赵冰波:写得最多的,还是专业童话作家。很多出版社也看好微童话的前景,已经有多家出版社邀请我组稿。还有二十多岁的文学青年,很多人甚至没写过东西更没有发表过,但他们也愿意写,以此展示自己。还有一批写过一些东西,但是效果不太好的人,他们想走写作这条路,所以愿意在这种新的文体上做些尝试。

  快报:会不会有越来越多普通人加入?

  赵冰波:一定会的。特别是现在已经有些机构在筹备和微童话相关的大奖赛了。平台越来越大,想要展示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快报:微童话好写吗?创作的难点在哪里?

  赵冰波:不好写呀。我本来就是专业的儿童文学作家,有点底气,所以愿意带头去做这个事情。还有王一梅(童话作家),她也愿意带动大家来写。好的微童话,要简短精悍、有智慧、大人小孩都爱看。难点之一就是既要简短,又要在140个字的限制内有铺垫、有结尾,也就是说要有完整的故事结构,这很重要,否则人家就会看不懂。再者,140个字已经很短了,再“水”些,就没法看了。难点之二就是对“智慧”的把握。光有聪明是不够的,要仔细琢磨小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考虑他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不能只顾“智慧”而让小孩子看不懂,否则微童话和现在网上的幽默段子就没什么区别了。微童话还要有主题、有意义,儿童文学应该是充满阳光的,这对大人也有正面的效应。因为是写给小孩子看的,语言规范非常重要。这样微童话越流行,所带来的正面社会效应也就越大。微童话还应该具有幻想性,而这恰恰是很多创作者所缺乏的。这是创作时的第三个难点。

  快报:微童话会对传统童话故事造成冲击吗?

  赵冰波:很多人喜欢幾米,他的作品不就是微童话的变种吗?微童话写好了,配上图不就是精品吗?微童话很短,能集中地表现出智慧、幽默等,在表现上具有爆发力,不会因为短而显得没有力量。但是“短”也是它的限制,在容量上毕竟是有限的。所以会与传统童话互相补充,只有正效应而没有负效应。

  盛子潮(浙江文学院院长,微童话作者)

  唯有“微”才能填补“碎片时间”

  直到接到多家媒体记者的电话后,盛子潮才知道自己“火了”——搞评论出身的他,在好友赵冰波的鼓动下,为了“穷开心”,也为了“对赵冰波的承诺”开始写微童话,这之后受到的好评,是他当初没有想到的。

  业余童话作家写出了专业水平,盛子潮坦言最开始时并没有感觉有难度,只是写了几十篇之后,他感悟到:“微童话还真是一种有难度的写作,在140字以内,写的或有童趣,或有寓意,技法上情节单纯,结构巧妙,语言儿童化等等,其实都不难,难的是要有一个新的、有个性的、让人能会意一笑的童话形象。”

  与此同时,盛子潮还发现很多搞儿童文学的人写出的微童话成了“四不像”,并不客气地批评说:“微童话除了功力、语言技巧之外,还要有思想,而现在很多童话作家缺乏思想。思想是可以有表情的,可以借助这种新的文体表现出来。”

  不少家长说喜欢微童话,盛子潮说他没有仔细想过原因。“可能是因为生活节奏太快了,人们的时间太碎,很多东西又太沉重,所以人们往往是给点阳光就灿烂,微童话通过孩子的口吻看世界,更接近纯真。所以才受到喜欢。”

  采访中,盛子潮把话题扩展到了“微文学”。他认为任何一种文学样式的出现,都跟其载体密不可分,而“微文学”的载体,正是越来越广泛地影响人们生活的微博,而微博,已经成了拥有越来越多碎片时间的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虽然像我这样一年至少要读二三十部长篇小说的人越来越少,但文学毕竟是人们所需,所以‘微文学’才能如此流行。”按照盛子潮的逻辑,在这个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唯有“微”才能填补“碎片时间”,微文化因此而成潮流。本组撰文 本报记者 李宁

  ■微评论

  “微”字当道,人人都是参与者

  造句比组词难,写一段话比造句难,写文章又比写一段话难,所以,玩儿微博的人比正儿八经写博客的人多,写博客的人比写书的人多,就是这个道理。微文化时代,很多时候,在以“微”字开头的种种问题或者活动中,表达的难度降低,进入的门槛也随之降低,被拦在大门外的人自然就少了;而众多普通人的参与又使得该现象更加普及,循环往复,相互促进。

  而普通人的参与又未必会拉低其所参与的微文化现象的水平。就拿微总结来说,虽然参与者未必能写好年终报告,但在微总结中可能有即兴之言、神来之笔,是所谓的专业人士抓破头皮也难以想到的;再比如微童话,灵感来自于生活,专业作家不可能熟悉生活的每个领域,而没有生活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此时,参与的人越多,出现精品的几率就越大。

  微文化时代,其实是一个全民创造并能展示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的时代。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