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著名文学家木心逝世 生前自称“文学鲁滨逊”

2011年12月22日 15:56 来源:新闻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记者 谢正宜 报道

  他是陈丹青言必称为“吾师”的前辈,是阿城口中的“先生”,是陈村阅读其文“如遭雷击”的形容——12月21日凌晨3时,著名诗人、文学家、画家木心因病于浙江乌镇去世,享年84岁。此事也成为微博关注热点,引发网友纷纷悼念。

  木心一生,堪称传奇——从乌镇到上海,从上海到纽约,再从纽约重回故乡。始终孑然一身,惟有文学与艺术相伴。

  云集“大牌读者”

  木心没有眷属子女,却有着一群“大牌”读者。对木心的文学成就,梁文道、陈子善、蔡康永、陈村等都甚为推崇。早在2006年,陈丹青就曾在《我的师尊木心先生》一文中,详细介绍他与木心的师生缘分。 “1982年,我与木心先生在纽约结识,从此成为他的学生。24年来,我目睹先生持续书写大量散文、小说、诗、杂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与其他朋友听取先生开讲《世界文学史》课程,历时长达五年。课程结束后畅谈感想,我说:我可以想象不出国,但无法想象出国之后我不曾结识木心先生。 ”“一段词语、一句话,就能透射光芒,直指人心,先生正是这样的作家。 ”

  评论家梁文道盛赞木心:“他像是从一个从来没有断裂的传统中出来的,他能够用文字把你整个儿抓进去。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感慨道:“读几册木心作品集,像一番奇遇,自叹天底下还有这样的文字在,似乎是民国遗风的流动,带着大的悲欣直入人心。 ”美国加州大学文学史教授童明分析:“木心风格不是‘一脉相承’,而是‘多脉相承’。他的精神气脉既系于春秋、魏晋、汉唐的华夏文化,又源于古希腊的悲剧精神,而思维特征和艺术格调却又是西方现代派的,且与近三十年来最深思熟虑的西方人文思想息息相关。 ”

  前几日,某知名杂志举行的魅力50人活动中,陈丹青以弟子的身份,替木心领奖,并称之为“这个时代最富于传奇和启示的作家”。

  盛名远扬海外

  在海外,木心的名气要比在国内大得多,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传奇人物。 2003年,木心个人画展在耶鲁大学美术馆、纽约亚洲协会、檀香山艺术博物馆等巡回展出。他的画作被大英博物馆收藏,这也是20世纪的中国画家中第一位有作品被该馆收藏的。陈丹青也介绍,木心的部分散文与小说被翻译成英语,成为美国大学文学史课程范本读物,并作为唯一的中国作家,与福克纳、海明威作品编在同一教材中。

  上世纪八十年代,内地作家开始“发现”这位“文学鲁滨逊”,“文学鲁滨逊”是木心自封的称号,他还说,从大洋彼岸的美国漂过来,突然横空出世,是个“文学不明飞行物”。陈丹青透露,“第一位将他的文章逐字逐句全文打入电脑,发布在网上的,是上海作家陈村。他读到《上海赋》,‘如遭雷击’,乃宣告:不告诉读书人木心先生的消息,是我的冷血,是对美好中文的亵渎。 ”

  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官方微博发布的“木心先生治丧委员会名单”中可以看到,不光有陈丹青、梁文道、蔡康永、陈子善、陈村等文化名人的名字,纽约哥根海姆美术馆亚洲部主任、美国加州大学文学史教授,也都赫然在列。在评价木心的文学成就时,陈村认为:“毫不夸张地说,木心先生的文章,在我见到的依然活着的中文作家中最是优美、深刻、广博。 ”陈子善则在木心作品在内地出版时点评道:“虽然姗姗来迟,毕竟还是来了,现在是到了木心先生的散文‘墙外开花墙内红’的时候了。 ”

  安然走过人生

  昨天,桐乡市殡仪馆站满了前来吊唁的人。木心的学生陈丹青匆匆赶往桐乡,与他一起前来的,还有广西师大出版社总编辑刘瑞琳、作家骆以军等数位生前好友。

  在场的惟一亲属,是生活在北京的木心外甥王韦,他介绍,一个多月前,得知木心病重,自己赶来乌镇守护,直至先生终告不治。 “病重前,先生一直忙于写书、画画、审稿,上一次见面是前年,当时身体已虚弱,但依然健谈。临走时,先生已处于昏迷状态,所以,他是安然离去的,没有痛苦。 ”

  “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的木心先生8册文集,封面全是木心先生自己挑选的。他说,做书一定要用心,自己不满意的东西一定要舍弃。”操作木心先生文集出版的编辑曹凌志透露,“他其实最希望大家叫他诗人,因为在他心中,只有诗人是最难达到的人生境界。 ”

  据悉,木心遗体告别仪式将于12月24日上午十点在桐乡殡仪馆举行,灵堂设于乌镇东栅木心故居,开放给前来祭悼的各界人士。

  人物介绍

  木心,本名孙璞,字仰中,1927年生于乌镇东栅,自幼迷恋绘画与写作,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1982年移居纽约,从事美术及文学创作。出版书籍10多部。2006年,应故乡乌镇的盛情邀请,回国定居至今。去年秋天,因肺部感染入住桐乡第一人民医院,直至不治。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刘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