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回望2011年国产电视剧:泡沫式繁荣难掩隐忧

2012年01月05日 16:50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回望2011年国产电视剧:泡沫式繁荣难掩隐忧
《永不磨灭的番号》剧照。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徐奔奔

  年产1.4万集八成打水漂

  电视剧产能过剩、盲目投资的问题已经大声疾呼了若干年,但勇敢的投资者仍然前仆后继。2010年获得发行许可的国产电视剧数量达1.4万集,稳居世界第一。2011年再创新高猛增到17000集。谁都知道每年全国电视台电视剧的播出量为6000到8000集,有60%-70%的电视剧根本不能播出打了水漂;谁都知道每年真正有影响、能赚钱的电视剧集中在前3000集里,即不到20%。但为何仍有大量投资冲进这个看似鲜亮、实则险恶的名利场?

  一是“不差钱”。随着股票、房地产的低迷,寻找出路的大量资本盯上了国家大力扶持的文化产业,而很多拟上市的圈内影视企业要做大流量,也纷纷加大投资,二者相加使得大量资金进入影视行业;二是“赌运气”。确实每年都有少数电视剧获得极高收益,常常传出一部电视剧卖出亿元天价的新闻。别人可以我为何不行?于是投资者盯着皇冠上的那颗明珠,奋然前行!三是“搏网络”。随着网络版权的规范和视频用户突破3亿大关,视频网站的资本大战推高了影视剧的网络版权价格。成十倍增长的价格给无畏的投资者以巨大的信心。

  大量投资的进入造成电视剧的产量激增,而产量激增除了过半拍完的电视剧惨死沙滩之外,还掀起争夺编剧、导演和演员的大战,使得主创稿酬水涨船高。特别是演员的价格日新月异,让人瞠目结舌。过去15万元一集就是一线演员的天价,现在50万元一集还是给面子的友情价。制作成本的迅速上升使投资风险雪上加霜。同时,好的编剧、导演、演员在巨大的金钱诱惑面前变得浮躁不安,沉下心来潜心创作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编剧找枪手、导演不做后期、演员疯狂接戏,结果是电视剧的质量在仓促间下滑。

  对于中国电视剧连创新高造成的巨大浪费,管理部门似乎没有更好的办法,只有期待市场的调节。以销定产目前还是一个神话。

  跟风扎堆题材重复

  题材重复,跟风扎堆等等问题一直困扰着电视产业,但目前没有根本的改进。一部《潜伏》红透大江南北,接下来就是谍战剧“跟风”而动,充斥屏幕。结果把有荧屏常青树之称的谍战剧推入粗制滥造、重复建设的怪圈。一部《美人心计》火了,一堆清宫戏、穿越剧成为一段时间以来电视荧屏的主色调。穿越剧与宫斗戏具可看性,但是随意篡改历史、过度戏说、扎堆泛滥也成为这两种题材受人诟病的地方。同时人们热衷于省时省力又保险的经典剧目翻拍,而弃用费时费心的原创。电视剧翻拍成风,必然会使原创市场遭遇重创,令人堪忧。

  管理部门2011年推出“限播令”,将宫斗剧、穿越剧打入“冷宫”。其实不管对于什么题材来说,经过这样急于跟风、短视行为的折腾,就算起初很火的题材也会让观众审美疲劳。现在的问题是广电总局规定2012年现代剧的播出比例要占总播出量的40%,今后会不会在现代剧里又出现跟风热潮?不管是什么好菜,吃多了肯定也会让人反胃。

  收视率指挥棒下“狗血”飞溅

  2011年,广电总局重拳下达“限娱令”,使2012年全国电视台七类被调控的娱乐节目一下减少了三分之二。管理部门用这种物理的一刀切的办法解决荧屏“娱乐化”泛滥的问题,有效但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因为寓教于乐本来就是电视人的职责,如果没有喜闻乐见的“乐”,老百姓很难接受干巴巴的“教”。

  限娱令到底想限什么?限哪个电视台、哪一档节目、哪一类电视剧不是主要的,限制无聊、低俗、有害的内容,才是根本。就电视剧而言,限,就是要限制低俗、庸俗、媚俗的“三俗”内容。现在不少电视剧为了博得观众眼球,刻意胡编乱造,追求所谓“极致”和“狗血”,丢掉了真善美的普世价值,缺少提高广大民众精神素养的精品。但目前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口味越重、越“狗血”的电视剧,收视就越高,电视台的广告就越多。尽管主管部门一再强调不能唯收视率,更不能将其作为评判节目的唯一标准。但目前广告商的投放基本上就是以频道收视排名、节目收视率高低作为单一的评价指标。电视台在赖以生存的广告收入面前不能不低下高贵的头颅,而电视剧的制作方在电视台的需求面前,更是跪在了收视率面前。这,才是造成电视媒体和电视剧制作方急功近利,过度娱乐化、低俗化、同质化的根本原因。

  于是,现在到了不得不郑重地审视“万恶的收视率”这个最核心的问题了。我们欣喜地看到,有关部门已经开始动作,即将推出新的省级卫视综合评估体系,在收视率的标准中融入宣传引导力、平台传播力和品牌竞争力三方面的评价内容,力图对“唯收视率”标准进行纠偏。我们期待新的评价标准是科学的、全面的、而且是市场的。

  (作者为知名影视制片人)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刘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