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作家李锐谈诺奖:不为获奖而创作 精神独立最重要

2012年01月07日 22: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广州1月7日电 题:作家李锐谈诺奖:不为获奖而创作 精神独立最重要

  作者 程景伟

  1月7日的广州城寒气逼人,到此推介新长篇小说《张马丁的第八天》的知名作家李锐受到了羊城市民的热捧。对于被媒体称为“距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的中国作家”,李锐表示,读者不要相信传媒炒作,而作家更不应该为了获奖而创作,“坚持精神自由与人格独立最重要”。

  在将近百余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火炬家族中,尚没有中国本土作家的名字。但有媒体报道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中惟一懂中文的评委马悦然曾称,李锐是“中国当代在世作家中最接近诺贝尔奖的那一位”。

  李锐对此并不“领情”。他笑称,“中国离斯德哥尔摩(瑞典首都,诺贝尔奖的颁奖地)有多远,我就离诺贝尔文学奖有多远。”李锐解释说,事实的真相是,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曾翻译了他的作品《厚土》、《万里无云》等4本书,但这只能说明马悦然非常喜欢他的作品,不能说明其他任何问题,更不能与他能否获奖挂钩。

  李锐认为,作家不应本末倒置,将诺贝尔文学奖作为创作的尺度,而获奖与创作之间也没有多大的关系。他说,一个基本的事实是,中国最早的文学创作是从孔子整理《诗经》开始,至今已经超过3000年,西方《荷马史诗》的诞生时间也达数千年,而诺贝尔文学奖的设立不过百余年的历史。

  2003年,李锐退出了中国作家协会。此次再度被问起有关作协的话题时,李锐称,作为创作者,最重要、也最值得保留的是精神与人格的独立和自由,作家的成功创作与是否加入作协等组织没有必然关系。

  在李锐看来,在现有社会背景下,中国的作家正面临着权力与金钱双重夹击的处境,但比权力和金钱的力量更无孔不入的是市场,“它会让你舒舒服服服务于它”。

  李锐表示,市场化的问题并非是中国作家的独有遭遇,美国的作家亦如此。现今中国的商业化与市场化再彻底,也比不上美国社会,但美国能出现海明威和福克纳等作家,不断产生伟大的作品,这值得思考。(完)

分享按钮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