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书法家曾景充一生皓首穷经 对名家批判性分析

2012年01月11日 16:02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书法家曾景充一生皓首穷经对名家批判性分析
曾景充书法作品

  魏锦光

  今年1月14日,是著名书法家曾景充先生逝世三周年,作为他的学生和女婿,我终于有如释重负的感觉了:我花了两年时间筹建的曾景充艺术馆落成了!

  然而,大量的资料整理工作远远还没完成。在整理中,我每每有被震撼的感觉。虽然我从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进入“孜艺楼”(他的斋号)学书法,前后写过关于他的文章不下十多篇,自问对他的了解不算浅。然而,在整理他的“故纸堆”时仍会有“新发现”。上世纪50年代,他已经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书画作品,他的一幅反映工人生活的水彩作品还得过全国工人美术二等奖;60年代,他已经临摹了赵孟頫和何绍基的作品整整有十多册了!当时由于名家碑帖出版的还不多,加上经济的原因,不可能都买新的,于是,他用双钩临摹或者晒蓝图等方法复制了一大堆碑帖或者名家手迹,现在都装在几个蛇皮袋里面。

  到了“文革”的中后期,他先后在黄埔建港指挥部和青年文化宫的宣传部门工作,时间相对多了,于是,成果更加显著。我找到这个时期的临摹本多达数十本。他按隶书、魏碑、行草等书体来分类,编成《隶篇》、《魏珍》、《草珍》等等,各有5到10本左右。严格来说,临摹本的说法不准确,其实他是在自编书法字典。例如,同一个字,隶书碑帖里有十多种写法的,他一一临摹下了,剪贴到旧杂志上,按部首编成册。而且临摹是一丝不苟的,临得不好不能入选。他的女儿、我的太太小敏回忆说她小时候经常为父亲贴这些字,有时酷暑时节,他干脆“赤膊上阵”,在案上大汗淋漓地临个不亦乐乎。然后把好的剪下来让女儿贴上去。我粗略算了一下,总共60册,每册约25页,每页50字左右,也达75000字啦!而这些都是大浪淘沙选出来的!此外还有数十本集某家某碑帖的字写成对联或者诗词的。

  该重点说一下他编的《草珍》。我发现每个字例的编写中,都是把临摹晚清沈曾植(号寐叟)的字摆在前面。这当然不奇怪,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沈的忠实拥趸,大量临摹过沈的东西。他曾经讲过一个故事:“文革”期间,“臭老九”都靠边站了,包括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容庚先生,但曾景充仰慕容老的学识和为人,所以不避嫌疑,经常到中山大学找他讨教,看他的书籍和藏品。尤其是看到沈曾植的真迹,就爱不释手,有时会借回家临摹。容老看到他临摹得越来越像了,有一次,拿着一幅沈的真迹对他说:“这件作品你拿去,不用拿回来了。”曾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开始还想推辞,后来容老说:“你临得这么好,应该奖励你的。”他才感动地收下。难怪上世纪90年代中,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主任常宗豪先生请曾景充到该校讲学时,称呼他是“翻生沈寐叟”!现在,我才真正领悟到,大师是这样炼成的!

  可贵的是,他并不一味地满足临摹,而是用心去理解、比较,然后上升到理论层面分析。往往编完一个系列后,他会整理一篇文章,放在册子后面。例如,在《草珍》后面,他用非常精美的蝇头小字写了一篇2000多字的论文《草书简论》,对各家各派的草书进行系统的梳理分析,并对如何写好草书提出非常实用的训练方法。更难得的是,对各大名家,哪怕是他最崇拜的沈曾植,他都有具批判性的评价分析,指出其不足和解决的意见。

  古人用“皓首穷经”来形容以前的书生一生的追求,现在改用“皓首穷书”来形容曾景充对书法的痴迷并不为过。

  近年来,我不时也会搞些书法展览,出些个人书法集,但现在感到汗颜了:对比曾老师,自问自己做了他百分之一的功夫都还没有,就迫不及待地来表现,是不是过于浮躁了?当然,这已经是题外话了。现在当务之急是好好整理他留下来的宝贵遗产,从中学习,同时让更多的人获得启迪。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