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唱片已死”还有救吗?打击盗版外还需练内功

2012年01月11日 18:54 来源:中国艺术报 参与互动(0)

  曾发掘并打造了当今流行乐坛众多一线艺人,先后推出了叶蓓、老狼、朴树、汪峰、孙楠、金海心等歌手,被媒体和业界人士尊为内地唱片工业顶尖操盘手的太合麦田音乐制作公司创始人宋柯,日前宣布辞职转行经营烤鸭店。消息一经公开,在业界引发了不小的波澜,加上其此前发出“唱片已死”的感叹,一时间有关中国唱片业是否确实行至末路再次成为热门话题。

  唱片业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然而近年来随着以数字音乐为主发行渠道的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的崛起,唱片这项传统产业遭遇巨大挑战。由于分配比例不合理,运营商也不公开后台数据,唱片公司既无法了解自己提供的音乐的销售情况,又缺乏话语权,许多公司不得不退出这个行业。从号称全球四大唱片公司之一的百代唱片公司负债累累,对外招标出售;到索尼旗下老牌唱片公司RCA关闭三家子公司;再到曾经签过布兰妮·斯皮尔斯、贾斯汀·汀布莱克、克里斯·布朗、粉红佳人、艾丽西亚·凯斯等大牌明星的Jive唱片、Arista唱片和J唱片公司相继宣布倒闭,这一切无不预示着传统唱片业的辉煌时代已经过去。

  一提到唱片业为何会衰败,大家总是习惯性地抱怨都是盗版音乐惹的祸。的确,早期传统唱片业建立了一套完整而有效的商业模式——唱片公司包装歌手、推出作品,发行磁带、CD等产品,通过实体音像店零售,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数字音乐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这条商业链条,人们不再通过购买CD等载体来欣赏和消费音乐,互联网上无处不在的盗版音乐使CD销量一落千丈。但真正要拯救唱片行业除了严厉打击盗版行为外,作为唱片行业自身来说,还有很多内功需要操练。比如说亟待强化原创意识。然而,审视当下音乐界,诸如忽视音乐专业人员的培养,忽视音乐市场的培育等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加以解决,就不会有好的原创作品出现,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乏善可陈的情况下,被消费者冷落自然不足为奇。再者,对于唱片公司来说,不管外部环境变得如何恶劣,自身应该具备思辨和创新意识,而不是依旧沿袭传统的音乐营销方式,只着眼于平面、电台、电视、门户网站的推广。既然传统唱片已不再受青睐,那为何不去尝试转变发展思路,在制作、生产、销售传统唱片的同时,尝试销售数字唱片、与音乐网站合作收取广告分成、举办演唱会等,事实上这些同样可以成为唱片公司盈利的途径。

  简而言之,面对数字音乐的巨大冲击,唱片公司首先自己不能乱了方寸,而是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去认识和发挥自身优势,适应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一些知名唱片公司拥有具有绝对优势的财力、艺人、行销渠道,面对挑战,传统的唱片业完全可以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在线音乐进行更加广阔的传播、宣传、销售,通过在线视听和个性化的服务,增强人们购买唱片的欲望,还可以尝试将重点转移到古典音乐的制作与传播中。除此之外,对于合法在线下载歌曲,传统唱片公司也不应盲目抵制,毕竟,数字音乐和在线下载方式将成为未来音乐的主要载体和传播方式。

  作者:左岸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