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狂人7亿瓷片建“瓷房子”明代石盆当洗手池——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收藏狂人7亿瓷片建“瓷房子”明代石盆当洗手池
2009年02月11日 10:36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天津有一幢举世无双的瓷房子,它的前身是历经百年的法式老洋楼,它的今生是极尽奢华的“瓷美楼奇”,这幢全身镶嵌有7亿多片古瓷片、13000多个古瓷盘和古瓷碗、300多个瓷猫枕、300多个汉白玉唐宋石狮子、300多尊北魏北齐和大唐等朝代的石雕造像和20多吨水晶石与玛瑙的瓷房子让见过的人都叹为观止,在刚刚过去的春节里,仅年初一、年初二和年初三三天就吸引了5万多的游客到访。这座瓷房子的主人、设计者就是拥有三个私人博物馆的收藏狂人张连志,他还曾被上海吉尼斯总部认可为收藏文物数量和种类最多的人。从2007年9月瓷房子正式对外开放到现在,张连志一直在对瓷房子做不停的补充,最近的一次是在2009年1月完成。

  瓷房传奇:从百年老洋房到瓷文化纪念碑

  7亿多片古瓷片

  13000多个古瓷盘和古瓷碗

  300多个瓷猫枕

  300多个汉白玉唐宋石狮子

  300多尊历代石雕造像

  20多吨水晶石与玛瑙

  瓷房档案

  瓷房引起美联社、路透社关注

  瓷房子的建造却一度让张连志遭遇了众多的质疑,有人指责他毁损古董文物,有人则认为他是个人炒作,模仿西班牙建筑大师高迪的作品,对于这些质疑,张连志只是哈哈一笑。

  2002年9月,张连志斥资3000万元将一座百年小洋楼买下,决定将它改建成一座瓷楼,弘扬中华民族的瓷文化,建一座瓷文化的纪念碑。最初,张连志只是想着把屋檐贴上瓷片就够了。2005年,来天津出席亚欧财长会议的宾客到他的华蕴博物馆吃饭,宾客们被一面镶嵌了古瓷碎片的墙给震慑住了,受此启发,张连志于是想,如果把房子全部贴上古瓷,效果可能会更惊人。于是他把收藏多年的唐三彩、宋元官窑、明清珍品全拿了出来,变成了举世无双的建筑材料。2007年9月,瓷房子正式对外开放,马上成为天津市的地标建筑。

  毫无建筑知识的张连志称自己在这8年间就像得了“魔症”一样,有时候他半夜三更想到主意,就会驱车直奔瓷房子,甚至夜宿瓷房子与工匠同吃同睡,以便能更好地沟通。

  瓷房子上镶嵌的7亿多块瓷片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有晋代青瓷,唐三彩,宋代钧瓷、龙泉瓷,元明青花,清代纷彩等,几乎官窑、民窑的所有门类都可以在墙上找到,而且都用水泥内部浇注,并用大理石胶粘连固定成为建筑的一部分。瓷房子出名了,很多人都来看,包括美联社、路透社以及中央电视台等中外媒体纷纷制作专题节目进行报道,很多人都在猜:这个瓷房子到底值多少钱?有人说值50亿,有人说值20亿,香港一家投资公司说最少值25亿元人民币。对这一切,张连志摇摇头说:“不提钱,不提钱。”他强调的是,瓷房子里处处都是故事。守在瓷房子地道入口的是一对非常独特的石头门墩,它要比常见的门墩高出很多,最上面有一对小狮子,墩的四面石壁上也都雕刻着各不相同的图案,有人物、树木,有花草、山水,分别组成一个个的场景。

  7年苦求一对石头门墩

  正是这对石头门墩,让张连志花了整整7年的时间才真正拥有。朋友有一次从山东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归来,说起他在那里的一户农家家里见到一对别致的石头门墩。张连志坐不住了,要立即跑一趟山东,亲眼去看一看。在充满刺鼻的臭味的猪圈门口,张连志的眼前忽然一亮,把门的正是那两个抢眼的石头门墩。张连志立即蹲在这对门墩前抚摸了又抚摸,看了好一阵子,张连志抬起头对老农说:“出个价,我要买。”不过,任凭张连志怎么说,老农都不肯卖,万般无奈的张连志只能恋恋不舍地离开。

  对于钧瓷的价值,素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等说法。早在唐代,我国便有钧瓷烧成,由于钧瓷之珍贵以及烧成之难,民间有这样的流传“钧瓷十窑九不成”,于是唐玄宗下令“钧不随葬”,因此中国历代以钧瓷随葬的极少,甚至在宋代,宋徽宗下令钧瓷每年只烧制36件,只供皇室使用。在瓷房子的外墙的7亿多片古瓷里,含宋元钧瓷约4亿多片。

  张连志并没有就此放弃,只要一有空,他就会情不自禁地往那猪圈跑,这样时间长了,他也与老农混熟了,他又忍不住地问:“你跟我说实话,你为什么不卖这对门墩?”这次,老农被他缠得实在没有办法,就说:“自打安了这对门墩,俺家的猪就从来没有生过病。”最后,在不知跑了多少趟猪圈后,老农终于答应把这对“让他家的猪从来不生病”的石头门墩让给张连志。

  谈起瓷房子中的一些设计创意,张连志说自己也说不清楚,“当代艺术的昂贵还是便宜都和我没有关系,我就是要完成自己的这个使命,从没有到有,从破碎到复合。我今年已经50多岁,但我像是活回来了一样,我知道什么是快乐。”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