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与王季青的风雨情感路:贺龙当“红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王震与王季青的风雨情感路:贺龙当“红娘”
2009年05月11日 09:03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1939年,王震和夫人王季青在雁北抗日根据地。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王震与王季青的风雨情感路

  宋凤英

  贺龙当“红娘”

  王季青1913年出生在沈阳市一个小商业资本家家庭。东北沦陷后,王季青随在国民党东北军里供职的哥哥来到北平,进入北师大附中就读,后考入北平大学历史系。在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中,王季青和许许多多的爱国学生一起,积极参加了反帝爱国斗争。1936年4月,经北大学友刘居英(建国后曾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院长)介绍,王季青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北大地下党组织的联络员。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党组织决定撤退在北平公开参加过抗日活动的同志。王季青一行九人于9月中旬到达太原,找到八路军驻太原办事处。彭德怀、肖克热情地接待了他们,欢迎他们参加八路军。之后,王季青与康世恩、饶斌、宋应、郭小川、刘亚生等四十多人,一起加入了八路军120师。在去山西岢岚县城120师师部的路上,王季青见到了贺龙、关向应等师首长,也见到了时任120师359旅旅长的王震。王震同关向应、肖克坐在一起,英姿飒爽、谈笑风生,给王季青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到120师报到后,王季青被分到120师民运部工作,执行扩兵任务。贺龙、关向应很赏识王季青的工作能力,也很关心她的终身大事。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爱将王震。

  在贺龙、关向应等师首长的介绍下,王季青对王震逐渐产生了好感。不久,在两位首长的撮合下,王震与王季青举行了婚礼。婚礼是在岢岚河畔一家简陋的农舍里,由关向应主持的。关向应说:“志同道合者一见如故,才有这战场上的‘罗曼蒂克’。”爽朗幽默的王震说得更干脆:“么子‘蒂克’,这叫‘速战速决’!”

  新婚燕尔,在岢岚河畔这间简陋的农舍里,王季青向王震倾诉了自己的家事、身世和投笔从戎抗日救国的一腔挚诚。王震感慨地说:“就凭你这个大学生,一个女同志,不辞劳苦来到抗日前线,这就很不简单!嘿嘿,这就是我们最大的缘分!”如此豪爽而切意的谈笑,使王季青不得不佩服丈夫那宽厚豁达的胸襟和气度。

  婚后第二天,王震要回359旅。贺龙打趣地问王季青:“季青同志,如今你是359旅的人啦,是跟王胡子去359旅,还是继续留在师部?”王季青笑道:“既然我是359旅的人啦,那我就去359旅吧。”

  王震给王季青的战地“处分”

  王季青随王震到了雁北,在359旅司令部当文化指导员。此时,日军发动秋季攻势,向根据地猖狂进犯。359旅以恒山为依托,同敌寇展开周旋和激战。有一次,359旅在山西灵丘一带阻击日军,仗打得很艰苦。王季青等几位刚参军的青年大学生想身临其境体验一下战斗的场面,便跟随一个突击排上了前沿阵地。他们刚到半山腰,敌人就疯狂地扑了上来,大喊要抓活的。这时,王震正在山头组织反击,突然发现他们被敌人包围,急令敢死队冲入敌阵地,以猛烈火力将敌击退。王震见敌人被打退了,于是下令停止追击,撤出阵地。王季青等人不解地问:“敌人已经慌了阵脚,为什么不追了?”王震说:“兵不厌诈,此乃用兵之道。今天放敌一马,是为了更多更狠地将敌歼灭。”接着,王震严肃地问,“是谁叫你们擅自跑到前沿阵地来的?”王季青说:“是我。”王震说:“你是我老婆,不是指挥官!念你们初犯,就先给个口头警告。以后不经允许,不许你们跑到阵地上来,你们的任务就是让大家学好文化,这比你们亲自参加战斗更重要。”

  王季青后来回忆说,王震的确能打仗,有人称他“一生威猛,神武忠勇”。其实,他最厌恶战争,每次出征,他都是骂着诅咒着走上战场的。他曾不止一次地说,真恨不得一仗就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一仗打出个人民的新天下!但他更晓得,饭要一口一口地吃,敌人要一个一个地消灭,根据地要一天一天地扩大。

  在20多年的战斗生涯中,王震曾7次负伤。白求恩大夫在给他做手术时曾经批评他说:359旅的干部负伤过多,根子就在你这个旅长喜欢带头冲锋。王震认为,一个指挥员对重要的作战,必须亲临第一线,这样才能进行正确的指挥。冲锋在前是鼓舞士气的有效手段,一支部队打起仗来全都嗷嗷叫,不怕死,就先胜了三分!

  1938年秋,王震和王季青这对戎马情侣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孩子生下来时,王震正率部与日军激战。当师部的一位参谋把这个消息告诉他时,王震只是随口应了声“噢,知道了”,并未记在心上。战斗结束后,王震忽然想起了什么事,就问那位参谋:“哦,你曾报告过么子事?”参谋说:“王教员给你生了个大胖小子,已经好几天了。”王震听了,哈哈大笑:“好么好么,老子打鬼子后继有人啦!”他给儿子取名叫王兵。

  在同日军浴血苦战的那些日子里,王季青不得不把刚出世的孩子寄养在绥德一个老乡家里,她随359旅转战晋察冀。直到1940年春天,王震率部奉调卫戍延安,她才把儿子从老乡家接了回来。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