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人的弟子最该继承什么——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文化名人的弟子最该继承什么
2009年07月28日 14:02 来源:黑龙江晨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都说入土为安,如果灵魂真有感应,不要说是刚刚躺到地下的季羡林先生,就是沉睡地下两年的侯耀文先生,也一定会被现实的利益争端惊醒。

  围绕他们的财产分配,两位文化名人弟子这些天把文化的场域变成利益的决斗场。这绝对是生前冰雪透彻充满智慧的季羡林以及侯耀文不曾料想到的。文化的起码尊严,在利益面前竟然如此不堪一击。

  言必称季羡林为“恩师”的钱文忠,以前就小有名气,不过,脱下文化的最后一层外衣,现在他是红得发紫。在季羡林先生逝世之后,钱文忠比“学术超男”更引人关注。他频频推出的博客文章借着季羡林先生的名号与隐私,不断迎来凶猛的点击。只是,那些文章没有任何学术含量,只是为利益争夺在努力转动舆论的风向标。

  像钱文忠这样脱下文化外衣的名人弟子,还有郭德纲。前些天,针对侯耀文的财产,郭德纲在现实舞台上大声嘶吼:“师父的万贯家财哪去了?”

  再去过多赘述季羡林与侯耀文身后财产之争的那些细节,再去辨析谁是钱文忠所说的“坏人”与“罪人”,实在没有多大意思。面对文化名人身后事牵扯出的一地鸡毛,面对弟子们那斯文扫地的强悍面目,我感觉到文化的强烈尴尬。

  对于公众来说,不论是季羡林的学术精神,还是侯耀文的相声艺术,文化艺术与学术品格方面的传承,才是最值得关注的事。围绕这些文化名人身后的财产纠纷出现的文化尴尬,其中寓示一种败落,值得警惕。季羡林逝世之后,有关大师的争议已经太多,让人强烈感受到这是一个饥渴大师的时代。我以为,一个要想真正产生大师的文化环境,首先是让文化拥有足够的独立与尊严。如果文化在一些利益是非面前,失去起码的节制、从容,而不能笃行于文化的理性轨道,就根本不可能产生公众真正认同的大师,而文化也必然在世俗的功利与虚名缠绕中,难以蓬勃生长。

  文化名人的遗产不只是“财产”。现在,被钱文忠频繁声讨的季羡林财产问题上的“罪人”,即季羡林前秘书李玉洁也发表了这样的声明,“钱文忠不是季老的学生,季老对他磕头作秀之举非常反感。此外,北大的人也都很藐视钱文忠。”一切表明,利益争缠之下,文化已经失去应有的独立尊严。这一场有失文化体面的口水战,也的确令很多人对钱文忠多了几分不以为然。毕竟,在今天,知识学术界风骨飘零,谁都希望这些文化名人的弟子们,能够穿好自尊的文化外衣,来抵御那些由权力或利益形成的侵蚀力量,来固守内心独立的文化价值与秩序。□单士兵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