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相声小品为何“黔驴技穷”?——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春晚相声小品为何“黔驴技穷”?
2010年02月21日 09:24 来源:四川新闻网-华西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5个小时的春晚,相声小品的时间占据了三分之一强。“强势”的相声小品,给人的感觉却是“黔驴技穷”。

  春晚的相声小品的确有让人捧腹大笑的“包袱”,有“上厕所”等经典台词成为流行语。但是,这些表象却无法掩盖语言类节目存在的弊病。今年春晚相声小品的“包袱”不约而同地将视野盯向了网路语言和热播的电视剧。结果“狮子座”的流星雨数次降临,《潜伏》屡次遭到“暴露”。高频率的“撞车”,用“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作为托辞无法服众。这种状况出现的实质就是相声小品的创造者严重脱离社会实际,视野和思维受到了局限,无法创作出观众喜闻乐见又余韵悠长的欢乐“大餐”。不得不采取实用主义原则,将所谓的流行元素进行简单的加工堆砌,做出一道供大众短暂欢愉的娱乐“快餐”。

  不可否认,在信息和传媒高速发展的今天,流行的网络语言、热播的电视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下的流行趋势和大众喜好。但是,每年流行的网络语言屈指可数,算得上热播的电视剧更是少之又少。如果相声小品的创作者们将自己创作的灵感和收集素材的渠道都局限在这狭小的范围内,思维和视野又怎能不受限制,创作的作品又怎能不频繁“撞车”?同样,面对13亿中

  国民众,中国网民的数量和电视剧的收视人群都极为有限,并不能真正代表绝大多数中国老百姓的文化娱乐需求,根据很小受众所创作出的作品只能让绝大多数人不知所云。

  创作者走入了歧途,妄图用媚俗的心态来迎合大众,用低俗的方式供大众娱乐。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只能说明一件事,相声小品脱离了现实社会。曾几何时,相声小品不仅是男女老少欢乐的源泉,更承担着一种社会责任,利用辛辣的语言讽刺社会中的丑陋现象。所以,相声小品的创作者们必须深入生活,去社会中寻找创作的源泉。随着舆论监督的发展,相声小品不用再承担沉重的社会责任。失去了社会责任功能的相声小品,在全民娱乐的时代无法找到新的价值定位。只得被动地去适应新的形势,将所谓娱乐精神发挥到极致。但是相声小品的创作者们在矛盾中并没有找到娱乐的真谛,错误地将娱乐等同于感官刺激。以为博取观众一笑就万事大吉,不需要再认真思考作品的故事性、合理性和结构性。只图将支离破碎的网络语言进行拼凑,再凭借演员的肢体动作,达到刺激观众的目的。

  今日的相声小品节目的创作者和表演者们,应该认真体会当年黄宏小品中一句台词,“要想守好你的业,首先守好你的道!”

  苏鹏宇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