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春节年味,靠申遗不是办法——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拯救春节年味,靠申遗不是办法
2010年02月25日 16:09 来源:荆楚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昨日,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接受记者专访时建议,将“春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代表,放在我国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首位,并进一步诠释了春节“申遗”的三大理由。冯骥才认为,虽然端午节也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但是春节的意义更加重要。一是“从时间跨度上看,春节开始于腊八,结束于正月十五,前后约四十天,是时间跨度最长的传统节日。 ”二是“春节是民俗最密集的节日,从腊八到正月十五,百姓在庆祝春节的过程中,几乎融入了我国民俗的所有形式。 ”三是“春节的精神是理想、团结、辟邪、平安、顺利、和谐,这也能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 ”(新华网 2月23日)

  冯先生作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一直致力于民间艺术和民间文艺保护及研究工作并为之呕心沥血,这是有目共睹的。他提出春节申遗正是出于对春节期间民间艺术和文艺的现状的一种焦虑,但是说连春节要申遗,我还是觉得大大的没有必要。

  春节期间年味不仅仅是城市,就是在民间文化的主阵地的乡村,也越来越不浓厚,这是不争的事实。随着经济的发展,异地工作的人越来越多,不说大学生毕业后异地求职,就单说农民工这个庞大的群体就知一二。打工潮的兴起后,农民工由于受生计所迫,回家过年一般相对较晚,而返城却又想尽量赶早,这样一来留在乡村的时间久相对很紧迫了。实事求是而言,农村的年味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比城市浓厚隆重,而农民工们大都又是农村的顶梁柱,他们的去留直接决定着年味的厚重与否。就拿春节中最能体现年味的“拜年”来说,小时候我们一般是不急不慢的走亲访友,一般至少要七八天的时间,这样的话亲朋好友之间能够有点时间在一起聚聚聊聊,而现在拜年就像是完成任务一样的,走亲访友也似乎成了走马观花,年味不足。从这方面的原因而言,即便春节申遗成功,春节的年味依然会不足,因为异地工作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在家呆得太久。

  认为春节应该申遗的原因有三,但在笔者看来任何一个原因也不能成为申遗的原因。首先冯先生认为“从时间跨度上看,前后约四十天,是时间跨度最长的传统节日。要是以持续的时间来看,每年40天的春运也应该申遗,这样春运更是我国富有特色的“遗产”;其次冯主席认为 “春节是民俗最密集的节日,从腊八到正月十五,百姓在庆祝春节的过程中,几乎融入了我国民俗的所有形式。这点看似很有道理,其实也不是十分有道理,因为越是民俗越是密集,越显得纷繁复杂,越难以显示出民俗的特色。至于冯先生所言的第三点,说春节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我觉得也较牵强,江泽民曾经阐述过,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辟邪能与民族精神“攀亲”吗?

  愚以为春节的年味不足申遗来补救不是上策,因为春节的传统习俗并不会因为申遗的成功而大有改善,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让端午节申遗成功,但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的现状与先前相比并未有太大的变化。我们再顺着冯骥才同志的思路,就算春节申遗成功,老百姓就能过个有传统风味的春节吗?或许很难。况且我们当下过着的春节并非一点年味也没有,只是与过去的年味不相同,而是具有时代感了。

  与其说春节申遗,倒不如说让春节的法定假日更长些,能让老百姓安安心心的享受春节的年味,能让更多的老百姓参与新年的传统习俗活动中来,这样年味自然就来了,还用得着申遗这档子事?

  曾小庆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