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翻译家:神话中窃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们——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远去的翻译家:神话中窃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们
2010年03月29日 10:44 来源:北京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杨宪益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近两年去世的文化老人不少,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但作为翻译家身份逝世的文化老人,却很少有人谈起。虽然季羡林声名远播,但主要以学术研究著称,其逝世后极少有人提及他翻译的印度史诗巨著《罗摩衍那》。翻译家杨宪益的逝去,尚有不少媒体报道。至于绿原、钱春绮先生先后于去年9月和今年初辞世的消息,几乎不为大众所晓。这些翻译大家,似乎早已被人们遗忘。

  然而,这一代翻译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卓越的译介成就,足以令世人敬仰、铭记。鲁迅先生毕生重视翻译工作,认为翻译相当于窃取异域文明之天火,来煮自身文明的“肉”。这些杰出的翻译家们,就像神话中窃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现在他们摆脱了肉体的磨难,陆续离我们远去。

  -“我归来,我受难,我幸存”

  杨宪益、绿原、钱春绮先生,前年去世的袁可嘉先生,甚至可以加上更早去世的王佐良、王道乾、查良铮先生,还有健在的巫宁坤、许渊冲等先生,这些人差不多属于同一代翻译家。他们基本出生于上世纪10至20年代,在上世纪30至40年代上大学。少年时接受过良好的古典传统教育,青年时受过新文化教育,还得以一窥西方文化之堂奥。因此,他们的旧学功底都不错,对西方文化也有了解,具备翻译家的全面素养。他们的知识来源与上世纪50年代后大学生的教育背景决然迥异。

  在大学时期,这些人皆是青年才俊,学识超拔于同学之上。杨宪益毕业于牛津大学,其求学期间早已才名卓著。绿原毕业于复旦大学,年轻时即得诗名,跟胡风往来密切。袁可嘉、王佐良、查良铮、巫宁坤均就读于西南联大,他们在上世纪40年代的现代派创作和理论探讨,即走在同时代人的最前列。钱春绮就读于上海东南医学院,学医之余爱好创作,熟诵古代经典,还掌握英、法、德、日、俄五门外语。王道乾就读于巴黎大学,也喜好诗歌创作,尤其精通法国文学。

  当初这些才华横溢的年轻学子身在各地,最后竟落得个相似的曲折命运。生在多灾多难的现代中国,他们无疑都是坚定的爱国者,都有着施展抱负的满腔热情。杨宪益在牛津大学毕业后拒绝哈佛大学的教职机会,回到战乱中的祖国。1949年留学法国的王道乾不顾同学熊秉明的劝阻,中断学业返回祖国。相似的是,上世纪50年代初,留学芝加哥大学的查良铮、巫宁坤先后拒绝留美任教,绕道香港回到了大陆。他们都满怀建设祖国的强烈愿望,但这个愿望的实现竟是那么困难。这些青年才俊的生涯从此发生巨大转折。30年后,巫宁坤在自传《一滴泪》中写道“我归来,我受难,我幸存”,短短几句道尽世事沧桑。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