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男:“国际化”一词过时了,本土文化最有价值——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余男:“国际化”一词过时了,本土文化最有价值
2010年03月29日 16:48 来源:辽宁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不久前结束的柏林国际电影节上,大连籍影星余男担任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评委,她成为继巩俐之后第二位担任此职的中国女星。余男的精湛演技与独特气质在国际影坛得到持续关注,而在国内,余男似乎带有“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神秘。 3月26日下午,余男以环保活动“地球一小时”推广大使的身份回到大连,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解析柏林电影节评审过程

  辽宁日报:柏林国际电影节的评审过程是怎样的?

  余男:首先是评委看片,然后是集体讨论,最后不记名投票。在柏林电影节工作的每一天,我们都看电影,每天看两部或三部电影,从早上8点开始,时间比较紧。看完之后集中讨论,大家围坐在一起,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影片说出来,还要阐述理由。当我们进入最后评审阶段,评审团主席就说,影片来自哪个国家,投资多少,导演是否有名……所有这些东西都不要考虑,这没有什么意义,都甩出去以后,我们看会怎样。经过多轮讨论,最终投票选出获奖影片。

  柏林电影节所选电影的范围颇具广度,尤其是这一届,各种类型的电影都有,商业片、艺术片等等。评委不会刻意地因为你是大明星就给你奖,一部影片、一个演员能不能脱颖而出,重要的是看质量。

  辽宁日报:请谈谈当评委的感受吧。

  余男:通过当评委的经历,让我有机会放眼世界电影,许多国家的优秀电影水准的确很高。这次看到很多好电影,以及好演员的出色表演,让我感到艺无止境。

  为参评中国影片做解释工作

  辽宁日报:与其他评委交流有什么样的收获?

  余男:每个评委都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思维方式,不同文化背景带给人的思考方式都不一样。与其他评委交流,我感到自己面前仿佛打开了几扇门,这让我学会了重新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考虑同一个问题。

  辽宁日报:《团圆》、《三枪拍案惊奇》在这次柏林电影节上真实的反响怎样?

  余男:看《三枪拍案惊奇》这场时是所有评委跟观众一起看的,当时我其实有一点儿担心,这种中国式幽默外国观众是否接受?外国观众看了会不会像我们那么心领神会?不过,这部片子和国内的版本不一样,是重新剪辑过的,没想到观众的反响很热烈,不停地笑、尖叫,鼓掌,就好像我们在国内看 《阿凡达》。尽管《三枪拍案惊奇》在柏林电影节没有任何收获,但我认为,张艺谋对中国电影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当看到很多外国观众为他喝彩时,我真的为他感到骄傲,我觉得中国电影走向柏林本身就是胜利。

  至于《团圆》,评委与观众一致认为这部中国影片具有代表性,《团圆》获奖毫无争议。作为评委,我也为《团圆》投了票。

  辽宁日报:听说你在柏林电影节上为中国影片做了一些解释工作,是这样吗?

  余男:是的。在评委们讨论过程中,经常会听到很多不一样的声音,这很正常,比如他们会说,中国电影的节奏慢等等。因为我是来自中国的评委,所以我会及时地向其他评委解释针对中国电影他们所提出的一些细节问题。

  好看的电影不该分是艺术片还是商业片

  辽宁日报:对“国际化影星”这个头衔,你怎样理解?

  余男:我认为,国际化这种词该过时了,因为现在国际上能够数一数二的电影,不管是中国或者其他国家的电影,还是要靠本国的文化。本国风采、本土文化是最有价值的。国际化不是我拍个外国电影,去好莱坞拍戏就国际化了,别人看重你是因为你背后的文化,而不是你要归属到另外一个文化里。我也不觉得这个对我来说有特别大的吸引力。所以,如果有那种大片,不管是好莱坞或者其他国家的大片,我愿意去尝试,去争取,因为这是演员探索表演的方式,但是从整体概念来讲,我不觉得这个东西是必需的。我还是希望立足于本土,立足于我们祖国的文化。

  辽宁日报:你本人是否排斥商业片?

  余男:我并不排斥商业片。其实我踏入影坛之初,都不知道我拍的是艺术片,我只关注一个:故事是否吸引人,我不知道哪些观众会去看。时间长了,有人说你怎么老拍艺术片,我觉得真不是这样,好看的电影其实不该分是艺术片还是商业片。今年下半年我将有两部片子开拍,应该都算是比较商业类型的影片吧!

  辽宁日报:今年我们能看到哪些你的新作?

  余男:我的新片《无人区》将要上映了。 《无人区》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西部片,而作为西部片的女主角,我也接受了许多挑战。

  链接

  余男主演作品有:中国影片《月食》、《惊蛰》、《图雅的婚事》、《纺织姑娘》、《左右》、《双食记》,法国电影《狂怒》,美国电影 《权杖》、 《极速赛车》。余男主演的《图雅的婚事》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曾获第二十三届电影金鸡奖最佳女演员、第四届法国杜威尔电影节最佳女演员、第十九届法国巴黎电影节最佳女主角、第四十三届美国芝加哥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第八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女主角等。

  本报记者 王臻青 王荣琦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