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纪冰川曾经覆盖苏州大地?(组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第四纪冰川曾经覆盖苏州大地?(组图)
2010年05月22日 16: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010年3月拍摄的谢越岭“冰臼”。
寒山萝卜岭石坡。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苏州5月22日电(记者 周建琳)“冰川文化孕育出了苏州”,“第四纪冰川曾覆盖苏州大地”,这几天,著名作家徐卓人的一组照片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引起了专家们的争议。

  第四纪冰川曾覆盖苏州大地?

  苏州西部的谢越岭、寒山、支硎山、花山、天平山附近,是苏州作家徐卓人观察、拍摄了近10年的一片区域。

  早在2005年11月,徐卓人和一起考察的队友在谢越岭的一处山顶,第一次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圆形石穴。随后他们又在谢越岭东山湾、陆家湾山头上,发现了十数个奇形怪状的石臼,它们或缸状、或碗状、或盆状、或壶形、或柱状,最大的一个直径有80厘米,深达60厘米,盈盈之水载着腐草,沉淀其中,形成了不知多少年月的堆积。

  徐卓人开始寻找答案,资料显示,著名的第四纪冰川期是从250万年前开始并一直持续至今。也就是说,如果从地球的地质年龄来断代的话,今天,2010年,仍然处于第四纪时期。在第四纪冰川期之初,冰川覆盖了整个北半球,地球的年平均气温曾经比现在低10℃-15℃,全球有3/4以上的大陆为冰雪覆盖,那时的地球就像是个大雪球,最大冰层厚可达2000-3000米左右,海平面下降130米以上。这些从高山或两极地区沿地面倾斜方向移动的巨大冰块,就是我们今天还能看到的山谷冰川,也叫作冰河。中国东部已经无法看到的,就是冰盖。

  那一个个圆形石穴会不会就是冰川杰作——“冰臼”呢!?

  2010年3月18日,徐卓人最近一次与队友一起进山考察,她推测:250万年前的苏州大地,应该是一望无际的冰盖,厚重的冰盖在山脊处产生裂缝;气温上升后,融化的雪水裹挟着冰块、碎石从裂缝处飞泻而下,这股雪水在冰层的巨大压力下,呈“圆柱体水钻”方式,向下进行强烈冲击、游动和研磨,从而形成深坑,出现“冰臼”。

  徐卓人决定把自己的发现和疑问请教专家。5月14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韩同林教授从青藏高原考察归来后,徐卓人与他取得了联系,在电话中,这位被称为“中国冰臼之父”的老教授明确地告诉徐卓人:“看了你发来的7组照片,目前判断,这些东西所在山崖都是在基岩上。尤其是分布于山顶上的冰臼的存在,这说明,第四纪时期冰盖曾经覆盖过这个地区。 ”

  另一位专家,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海洋学研究室主任、曾5次赴南北极现场考察,中国第24次南极考察内陆冰盖队队长孙波则回复徐卓人:“根据你描述的岩石状貌,只有冰川能做到,别的自然界里任何一种东西都无法将石头打磨成这个样子。 ”

  韩教授一生从事冰川研究,他说:纬度低的沿海地区,一般降雪量较大,发育冰川规模较大。比如福建也发现了冰盖或冰帽冰川遗迹。冰川发育与海拔高度、地理纬度没有直接的关系,我们在青藏高原某些高海拔地区、西伯利亚高纬度地区都没有发现冰川。反过来,有足够的降雪量、温度降到冰点以下,就有可能形成冰川。苏州离东海不过几百公里,古代距离海岸线更近,水气充足,当温度降到冰点,具备孕育冰川的条件!

  苏州地学专家蒯元林却认为,石头上的圆孔是不是冰川的杰作,现在各界还存在争议。花岗石较容易风化,徐卓人照片里的地貌,大部分可能是风化造成的。当然,历史上气候反复冷暖变化,第四纪冰川覆盖苏州并非完全没有可能,只是相关痕迹可能大多已被湮灭,要找到证据是不容易的。

  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始于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在学术界,关于第四纪冰川的讨论非常热烈。

  对此,徐卓人坦言,自己是作家,不是地质学家。她感兴趣的是,这些今天出现在人们眼前的自然伟力铸就的精彩,不仅仅只有自然科学的价值。她更看重的是,冰川馈赠给苏州人的文化财富。 (完)

参与互动(0)
【编辑:庄百万】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