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朐东周村落:出土大量兽骨和战国陶器——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山东临朐东周村落:出土大量兽骨和战国陶器
2010年05月25日 14:14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专家展示一个较为完整的陶豆。 孙国祥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考古专家:山东临朐是古人类“宜居地区”

  24日,临朐九杰村的东周遗址的发掘初步结束,经过几天的勘探,研究人员发现遗址的实际宽度达到250米,比之前的预计要多出100米,另外,两座灰坑里又出土了大量的兽骨和战国时期的陶器。研究人员据此推断,这座遗址曾经是东周时期的一处长期稳定的村落。

  村落历史跨春秋战国

  在最近几日的勘探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遗址的真正面积要比预想的大很多,特别是南北的宽度,经过重新钻探测量,达到250米,至此,整处遗址的大体轮廓已经确定,是一处南北长250米、东西宽200米的中型村落。目前发掘的地方,仅仅是遗址南侧的很小一部分区域。

  此外,在现场挖掘的两个灰坑中,研究人员又出土了大量战国时期的陶器,形状和式样都与春秋时期的差不多,但是形体上明显要大出不少。“以待客用的陶豆来看,春秋时期的陶豆一般有十几厘米高,而战国豆的形体几乎要高出一倍,能达到20几厘米,光从器物上来看,已经能初步断定,这个村落有很强的延续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李曰训说,另外,从这处遗址的发掘来看,越往东去,器物埋藏的地点越浅,从西往东,很明显是从春秋至战国的延续,综合这两点几乎就能断定,这个村落的历史跨越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养殖纺织是当时主业

  考古人员在对前期发现的两个灰坑进行深入发掘后,发现这两个灰坑都属于上窄下宽的袋状灰坑,可以埋藏大量的陶器。24日下午,仍在现场做收尾工作的临朐博物馆馆员郎丰刚向记者展示了最终出土的成果,大大小小整整102袋陶片和数件保存完整的陶豆和瓦当。

  “这些制作精美的纺轮应该就是当时妇女用的纺织工具”,在遗址附近的临时驻地上,郎丰刚指着已经清洗完毕的大量直径在四五公分左右的薄片说,据此可以推断,当时的村民已经掌握了纺织技术,并是当时主要的手工业之一。

  除去这些陶片,记者在考古人员驻地的院子里还看到了大量的兽骨,其中有一块类似动物的下颚,上面还带有一颗牙齿。据考古人员介绍,这些兽骨种类比较丰富,包括猪、马、羊的头骨、牛角和狗牙。

  通过对这些动物骨骼的研究,考古人员初步分析认为,当时的人类很可能已经驯养家畜,养殖和纺织应该是这个村落的村民赖以生存的主业,而这个村落长期稳定的存在,也依赖于这种自给自足的社会生产模式。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