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生态留人古城乡村焕新颜 浙江临海以民宿塑乡愁

2015年11月12日 21: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生态留人古城乡村焕新颜浙江临海以民宿塑乡愁
尤溪镇下涨村民宿 王梦瑶 摄
小芝镇中岙村民宿 王梦瑶 摄

  中新网台州11月12日电(记者 邵燕飞 见习记者 李苑露 实习生 王梦瑶)宽阔敞亮的四层小楼里,有十几间装修干净、设备齐全的客房,顺着窗外望出去,便是连绵的山景和宁静的村庄。一楼的客人们集聚喝茶聊天,厨房里,老板娘叶冬女正在为一桌丰盛的午饭忙碌着。这幅“画卷”出现在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小芝镇中岙村民宿1号楼,如此般的民宿,在这个村子里已冒出了十几家。这个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小村庄因此为许多人所知。

  “现在经济高速发展,人都在流动,很多村变成了空村,青壮劳力都在外面打工。把我们农村大量闲置的房子它利用起来,让村子周围成为景区,吸引人来。回来的村民会越来越多,村子也就像村子了。”临海市风景旅游管理局局长王波说。

  十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多年间,这座千年古城不断对此进行实践。以生态为底,以旅游为笔,近年来临海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支撑,发展绿色生态GDP,兴民宿、旺产业、富村庄,将民宿经济推向了乡村旅游的建设潮头,千年古城焕发新颜。

  绿色发展 筑就山水乡村之美

  隐没着历史烟云的台州府城墙、古韵犹存的紫阳街、流光溢萌的东湖……千年古城临海人文景观荟萃,让这个素有“小邹鲁”美誉的文化之邦充满了古风韵味。

  除此之外,在这220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风光旖旎的秀美山水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隐匿其中、建设完善的一个个古村新镇,也吸引着久居城市的人们回归山水、重塑乡愁。

  走进桃渚镇石柱下村,青山映衬下的村子环境整洁,规划良好,一幢幢民居干净敞亮、排列整齐。依托桃江十三渚和桃渚古城等景区,石柱下村的很多民居摇身一变成了民宿,配置设施一应俱全,农家乐式的体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去寻觅乡愁、度假休闲。

  “桃渚的民宿在今年5月1号正式开业,现在已经有六户60张床位对外营业了,还有一百张床位正在装修,到今年年底就可以开放。”桃渚镇党委书记王如利介绍道。

  得益于青山绿水,在临海的农村中,许多村民纷纷变身为民宿的主人,成为在家中赚钱的“SOHO一族”。让村民引以为傲的生态美景不仅源于这片土地的“好底子”,还得益于政府长达十年的“护绿”之路。

  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曾指出,如果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如今,在临海,生态美不仅美了风景,还美了乡村。

  近年来,临海力图打造“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一路一景观”美丽乡村建设新格局,以全域景区化打造美丽乡村为支撑,开启了“内外兼修之旅”。同时,围绕“古城临海、美丽乡村”的主题,临海加快建设精品村、特色村节点,打造景观带轴线,不断优化村庄布局和整体配套,丰富历史文化内涵,打造富有临海特色的美丽乡村。

  据了解,2012年以来,临海共打造了台州市级先进镇5个,精品村12个、特色景观带5条,建成了“红色岩坑”、“康居南溪”、“孝道东溪单”等一批特色村和精品村。

  “这几年临海的美丽乡村建设是走在前列的,既是浙江省美丽乡村先进县市,也是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典范县,一大批建设中的新农村的硬件到位了,而且也更加漂亮。”临海市农办主任王志坚说,在他看来,美丽乡村建设放大了就是美丽经济,而民宿是美丽经济的一个核心内容,定位是用美丽乡村的成果让农民增收。

  如今,各式各样的民宿,及村与景的“无缝对接”吸引了大量游客。风景是村庄的画布,村庄则成为风景的主角,乡村旅游借机而兴。

  因地制宜 多模式发展乡村游

  郁郁青山、潺潺绿水、袅袅炊烟,在临海,一幅幅“农家闲游图”正描绘成画,那些现代社会所奢侈稀缺的乡土元素,正在融进乡村旅游的血脉中,吸引着都市人“慢下来”,归园田居。

  “乡村旅游的主题是‘怀旧’,就是我们这些年纪比较大的人,因为小时候在农村生活过,如今产生了回到农村,让自己放松的想法。”王波调侃道,在他看来,旅游的发展是一个从观光到休闲度假的过程,而乡村旅游就是其中的过渡期,是人们旅游方式转变的必经阶段。

  纵观临海,乡村旅游虽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但随着乡村建设的完善、旅游产业的转型,也逐渐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

  “以前我们在外面做小生意,到处跑,现在在家开民宿,有了稳定的收入,挺好的。”谈及自己现在的生活,小芝镇中岙村村民蔡选法一脸满足。

  临海的民宿大多脱胎于农家乐,所利用的都是农民自己的住房。“住民宿首先要有主人。”王波认为,民宿的灵魂在于“人”,游客和村民主客共享、一同生活才能真正做到体验与回归。除此之外,民宿要兴旺,景区带动、产业融合才是长远之计。

  “我是村里第一批开民宿的,这里没有企业,搞这个正合适,一年到头肯定会有好收入。”蔡选法信心十足。通过办民宿,村子里有了商业氛围,农民摇身一变成为了商人,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转业,同时,很多在外地打工的人都回到了家,原来一度濒临成空壳的村子再一次热闹了起来。

  当民宿有了主人,“景”中功夫也不可或缺,临海以打造“吸引物”为招牌,围绕良好的生态和人文资源,营造民宿经济圈。“慢生活”、“家服务”、“趣体验”……临海的民宿以此为特色,丰富的山货、各色的蔬果、农家的土特产都成为民宿的“亮点”。此外,游客还可以在老乡家吃到最正宗的农家饭,体验干农活。“一村一策,规划统筹,因地制宜,每个村可以不一样,要有各具特色的建设思路。”王志坚说道。

  除了“民宿+体验”,在临海许多旅游景点周边,还践行着“景区+农家”的模式,如尤溪镇的下涨村,毗邻“江南大峡谷”景区,村子在发展景区经济的同时,还推出休闲观光农业和体验项目等,使景区与乡村旅游互动发展。

  “我们这里离红树林景区很近,以前客人来了都没饭吃,当时我就想如果自己开个农家乐就好了。”中岙村村民叶冬女也认为,景区是她开民宿的重要依托,今年九月份,她家的民宿正式开张,十一假期就“火”了一把。

  “乡村旅游要依托景区,景区周边的农家乐负责接待,它们就是景区的补充,景区的外延得以不断的扩大,进而实现全域旅游、全境景区的构想。”王波说道。

  多模式的乡村旅游让人们找到了乡愁,同时也让深藏于乡间的“闺秀”脱颖而出,让产业变绿,又让绿变产业,这正是临海走在“两山之路”上的心得。

  文化入景 民宿注入文化内涵

  秀在深山有远客,满城风景入画来。一批批“山外的来客”的到来,让临海的乡村旅游如火如荼。如今,周末带着家人朋友,驱车来到乡村看看山景、品品农家菜成了临海干部职工流行的疗休养方式。

  今年以来,临海市鼓励干部在当地疗休养,通过这一群体打通本地市场,以他们为契机,口口相传,带动周边县市的游客。“没想到效果那么好。原来我们以传统的农业为主,也有石材机械、工艺品等特色工业。这几年生态建设,环境越来越好,没想到连平时周末游玩的人都非常多。”小芝镇纪委书记郭振感慨道。

  市场的火爆,是因为青山绿水的魅力,更是因为这里能让人们找到乡愁,找到共鸣。“农家乐休闲游要‘外土内洋’,‘土’就是农耕文明、田园风光、村落建筑、乡村生活、民俗文化等乡土性元素,要原汁原味原生态;‘洋’就是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经营服务规范、产品网络营销、从业人员技能等功能性配套,要注重精细化。”临海市委书记柯昕野认为。

  今年,小芝镇以中岙民宿为突破口,打造特色主题民居,同时对接当地传统手工艺和特色产业,办民宿的同时,向游客推销展示村里的草编技艺。这正是临海民宿“内在美”的一种修炼。

  王波认为,要为民宿注入文化内涵,将当地的文化元素与民宿相结合,注重文化的感知、参与和体验,让民宿旅游成为展示文化、传播文化和推动文化发展的载体。另一方面,通过旅游,游客与主人相互沟通,能创造更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提升农民的素质。

  此外,为了丰富内涵,提升品质,临海的民宿还着重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民宿管家”队伍,通过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加强从业人员在旅游管理、住宿管理、烹饪技术、餐饮服务、安全防范、卫生知识、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培训,强化经营户专业技能。

  如今,在阡陌交错的土地上,乡村旅游的兴旺和民宿的崛起将临海的绿色资源转化为老百姓生态致富的资本,发展的新势头正逐步扩展到村村落落。“绿色发展、生态富民始终是农村发展的主旋律。农家乐休闲旅游就是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是生态经济、美丽经济。”柯昕野说道。(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