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扫黄打非1年关闭色情网站2万多 删除有害信息100余万

2016年01月05日 10:23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 

  “对淫秽色情文化垃圾要大张旗鼓狠狠打”,这是2015年3月,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部署开展“净网2015”专项行动时提出的基本要求。此后,“净网2015”专项行动以互联网主战场新问题为导向,着力清查重点领域平台,着力查办重点案件,一年来成效显著。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先后挂牌督办江苏张家港“1·26”微信传播淫秽物品案、天津“3·10”贩卖传播淫秽物品案等59起涉网络淫秽色情重点案件,截至去年11月份,已宣判13起,行政处罚结案11起,案件数量及查办质量较往年均有提升。

  据统计,全年各地有关部门共查办此类案件1215起,关闭淫秽色情网站20650个,删除各类有害信息100余万条,进一步净化了网络空间。

  重点整治微领域违法犯罪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淫秽色情信息向“微领域”蔓延,利用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的现象增多。

  对此,今年5月底至7月底、8月初至9月底,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连续部署两次针对“微领域”以及网络淫秽色情视频、微视频的集中整治,以重点领域平台的清查为抓手,深化“净网”专项行动,先后分两批公布了34起微领域传播淫秽色情信息案。一批违法违规企业被依法处罚,一批违法犯罪人员被严厉惩处,整治微领域传播淫秽色情信息取得阶段性成果,有效净化了网络文化环境。

  各地按照部署持续跟进各项措施,取得实效。其中,广东协调有关部门关闭违法空间、微博主页12万余个,解散违法通讯群组3100个,关闭微信账号293个、微信公共账号36个。浙江查办嘉兴平湖金某利用微信群传播淫秽物品案等7起利用微云盘、微信平台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的重点案件,形成震慑。江苏健全技术监控平台,对全省粉丝量5万以上的1100多个微博账号逐一排查,形成全网监测体系。

  迅速处置应对网络突发事件

  今年7月,“优衣库不雅视频”在微信、微博等网络社交平台“病毒式”传播,引发舆论持续关注和强烈谴责。在处置过程中,各地协调相关部门制订工作预案,有效协作配合,形成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发现问题能够立即采取措施,有效阻止有害信息传播蔓延。

  浙江省迅速反应,有效应对“嵊州不雅视频”案,对主要涉案人员依法刑拘或行政拘留,并主动正面发声,引导网民自觉守法。

  湖北省“扫黄打非”办公室协调网络监测单位开展“扫黄打非”专项监测,提高发现问题能力。福建省通信管理部门依托“ICP/IP地址/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和联动系统”,实现对网络事件的高效处置。

  新浪阿里定期通报处置信息

  “净网2015”行动中,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大力推动建立健全淫秽色情信息监测清查机制、迅速通报删除机制以及重大案件协查协处机制,督促落实电信运营企业和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信息安全技术手段。

  在此过程中,新浪微博、阿里巴巴等网站与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建立起信息直接通报机制,定期通报处置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情况。

  与此同时,各地积极探索构建日常监管机制。比如,北京、浙江等地通过约谈、派驻工作人员、建立基层党组织等方式,与主要商业网站建立沟通、查堵机制,通过搜索引擎网站渠道提升封堵境外淫秽色情网站效率。上海组织本地主要互联网企业有关负责人开展网络“扫黄打非”工作培训,提高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认识。

  受理群众举报10万余条

  专项行动中,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大力宣传专项行动的进展和成果,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抵制网上淫秽色情等不良信息,积极发动群众举报,形成全社会共同开展“净网”专项行动的良好氛围。

  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不仅通过网站、官方微博和微信发布“净网”行动有关部署、案件查办情况,还通过主流媒体和重要网站进行专题宣传报道,充分发挥“扫黄打非”宣传教育工作的全媒体效用。各地也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平台,全面报道有关工作部署和成效,回应群众关切,接受群众举报和监督。今年,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联合举报中心受理相关举报10万余条,形成转办案件1100余件,有力深化了“净网2015”专项行动的开展。

  打击网络淫秽色情信息,需要坚持不懈接力合力推进。据悉,2016年,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将持续深化“净网”专项行动,以督促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基础,对问题较为严重的互联网企业进行重点监管。继续深化开展微信、QQ、网盘等案件多发领域的整治,强化有害信息突发事件的处置,掌握网上“扫黄打非”主动权,进一步净化网络文化环境。

  本报北京1月4日讯 记者 张红兵

【编辑:张志刚】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