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阜阳市委书记:立足“人”和“农” 走特色就地城镇化道路

2016年03月01日 21: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合肥3月1日电(成展鹏)“作为有着1000多万人口的传统农业大市,‘人’和‘农’是我们最大的特点,基础差、底子薄是我们最大的难点,经济发展在全省增速靠前、总量居中、人均靠后是我们最基本的市情。”3月1日,安徽阜阳市委书记于勇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阜阳历史欠账很多,一二三产哪条腿都短,水电路、科教文卫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哪项都缺,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难度大等问题尤为突出。”于勇说,在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阜阳面临着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要脱贫攻坚的“双重使命”;既要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又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双重需要”。

  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加快推进就地城镇化,着力解决“三个1亿人”的问题;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现农民就近城镇化;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就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再次作出强调。对阜阳来说,新型城镇化已经进入加速发展期、政策叠加期、成本最低期和整体提升期。

  面对政策大力支持的“难得机遇”,阜阳市把户籍制度改革作为农民就地城镇化的“开山斧”,对引进人才、投资经商、合法稳定住所、投靠亲属、流动人口落户实行“五个零门槛”。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后,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依然享受,转户不退地,并且和城镇居民平等享受就业、社会保障、教育、住房保障、医疗等权利,给广大农业转移人口吃了“定心丸”。

  记者了解到,阜阳市户籍制度改革自2015年9月25日实施以来,共办理居住证2261张,办理迁入业务4395人。

  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是推进就地城镇化的基础和前提。“在‘十二五’期间,阜城建设投入资金500亿元,是“十一五”的12.5倍,其中,2015年完成投资206亿元,创历史最高,居安徽省第二。”于勇介绍到,去年,阜城建成区面积由76平方公里扩大到1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由70万人增加到120万人。万达广场、宝龙广场、合肥百大等项目等纷纷落户阜阳,满足了人民群众“就地消费”的需求。

  公共服务水平滞后是阜阳最突出的短板,也是实现就地城镇化最大的瓶颈。为此,阜阳市投资62亿元,建设26个医疗卫生项目,新增床位5600张;投入13亿元,新改扩建学校41所,其中,26所学校建成使用,初步实现人民群众就地入学、就地看病的期盼。

  阜阳是全国劳务输出大市,常年有280万人在外地打拼事业。阜阳市顺应产业和劳动力从大城市和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双转移”的趋势,出台实施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政策。简政放权,强化财政、金融、税收等支持,着力发展特色化公共创业服务平台。从2012年起,阜阳市连续4年开展“接您回家”系列活动。累计有3.4万农民工返乡创业,创办实体2万多个,带动就业30多万人。

  阜阳农业资源极其丰富,粮食总产安徽省第一,连续五年超百亿斤,实现“十连增、十二连丰”;肉类总产全省第一,其中黄牛、生猪和山羊出栏量分别占全省1/4、1/6、1/5,是全国重要商品粮及生猪、肉牛、山羊生产基地。

  “我们着力解决好‘种什么’‘怎么种’‘卖什么’‘怎么卖’等问题,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尤其是牢牢抓住农业资源就地加工转化这个关键环节,构建起从生产起点到消费终端的产业链条,促进‘江淮大粮仓’向‘国人大厨房’转变。”于勇说,通过就地加工转化把农产品附加值留在农村、留给农业、留给农民。由此辐射带动农户192万户,解决农民就地就业19.7万人,带动农户增收49.1亿元。

  阜阳市土地流转总面积483万亩,流转率56.2%。其在阜城及县城周边大力发展蔬菜、瓜果、花卉和观光、旅游、休闲农业,在沿淮地区大力发展适应性农业,在优势农产品资源富集地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建成李兴桔梗、八里河水产、会龙辣椒、等30个各具特色的高效农业区以及242个特色专业村。

  “虽然我们在就地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这些问题将更加突出。”于勇建言,把妥善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作为推动就地城镇化的突破点,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力度,把就地城镇化的农民工完全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