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宁波巧用“文化+”点金术 跨界融合助力经济转型

2016年04月18日 21: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宁波巧用“文化+”点金术跨界融合助力经济转型
图为2016宁波特色文化产业博览会现场 林波 摄
图为2016宁波特色文化产业博览会现场 林波 摄
图为2016宁波特色文化产业博览会现场 林波 摄

  中新网宁波4月18日电(记者 李佳赟)“老工业工厂”变身创意基地、主题乐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传统制造产品贴上洛可可创意设计……如今“文化+”正成为宁波产业转型的“点金术”,为城市前行提供新动能。

  4月18日,2016宁波特色文化产业博览会、2016东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浙江宁波落下帷幕。展会期间,各个特色展区的项目和产业尽显“文化+”的跨界融合之美,从“文化+科技”,到“文化+金融”,再到“文化+制造”,“文化+”正为宁波这座城市源源不断地注入着创意和活力,也蕴含着传统产业转型的全新机遇。

  或许,2016宁波特色文化产业博览会之于宁波,不只是一场博览会而已,它更类似于一颗“文创酵母”,在传统产业的“温床”中催生出新的经济业态,亦为宁波经济转型升级加入新的催化剂。

  “文化+科技”的新碰撞

  一个机器人,在手机遥控下行走自如,还能把拍摄的图片实时传送到手机上;像戴眼镜一样,把一个成像仪戴上,360度的场景便能一览无遗;一部手机,随便放在桌上就会自动充电……在2016宁波特色文化产业博览会上,“文化+”的展示足足有几千平方米,实时释放出一种讯息,科技与文化带来的“跨界融合”蕴含着强大的磁力。

  悠扬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响起,舞台上两位演员“化身”梁山伯和祝英台,时而翩翩起舞,时而四目对视。正当人们为这对有情人难成眷属而惋惜时,他们瞬间化作一对美丽的蝴蝶,飞入百花丛中……诗一般的剧情,梦一般的感受,让观众如痴如醉。

  “真是太逼真了,如果不是事先了解到有些场景是全息投影,我还以为都是演员在表演。”看完这场《梁祝》表演,来自上海的参展商沈觅赞叹不已。

  这台《梁山伯与祝英台》舞剧使用的便是宁波新文三维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梦”系列表演剧场。据了解,该公司搭建这样一个高科技的“梦剧场”,收益是原来一个传统表演剧场的好几倍。宁波新文三维股份有限公司行政总监石英告诉记者,“利用AR、VR及全息技术为一体的全新高科技手段,能打破传统舞蹈表演的局限,达到如真似幻的演出效果。”

  而这,只是宁波“文化+科技”众多例子中的一个。“科技”就像是一个水滴,在宁波文化产业的一池春水中激荡起阵阵涟漪。

  近年来,“文化+科技”的跨界组合在宁波本土企业中刮起一阵旋风。宁波音王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的舞台演出数字化控制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公司在行业规模、出口规模上稳居全国第一;浙江大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开发了智能活动看台等产品,生产的舞台机械和场馆座椅占据国内近八成的市场份额;宁波市演艺集团以科技手段丰富文化表现形式,其原创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采用了激光、自动控制等舞美技术,大大提升了演出整体效果。

  凭借着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和“筑巢引凤”,宁波也成为许多名企战略部署的重要基地,一步步催生了华强方特东方神画、洛可可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华侨城等项目企业聚落。

  科技是“硬实力”,文化是“软实力”,文化元素和科技含量的正在发挥“点石成金”的神奇作用。无疑,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文化+科技”的跨界融合,宁波的文化产业正在实现从传统单一文化产业向多元、现代、高科技文化产业演变。文化与科技的“碰撞”的星星之火,在宁波已渐成燎原之势。

  多元文化融合开拓国际视野

  中国宁波的朱金漆木雕、越窑青瓷烧制技艺;日本的奈良团扇、奈良笔墨;韩国传统米酒制作、草帽编织……在2016东亚文化之都·中国宁波活动年暨东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中,

  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交相辉映,上演了一场“跨越千里”的文化盛宴。

  在宁波,不仅可以看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的传承,科学技术与文化理念的结合,中国文化与西方文明的融合,更能看到过去和未来文化的发展脉络。

  据悉,“东亚文化之都”评选从2013年开始,是为落实2012年5月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在第五次会议上达成的重要共识以及2012年5月第四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签署的《上海行动计划》而开展的一项国际文化活动。2016年当选“东亚文化之都”的三国城市分别是中国宁波、日本奈良、韩国济州。

  此次“东亚文化之都·2016宁波活动年”包含东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东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传统艺术展演、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传统工艺品及衍生品设计大赛等五大系列数十项活动,共展出来自中日韩九座文都城市的47项、240余件非遗作品,其中日韩29项、140余件,中国18项、100余件。

  来自韩国济州岛的Hong Yang sook表示,这次她带来了济州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传承的草帽制作手艺,“帽子在遮阳的同时还能防汗。”今年56岁的Hong Yang sook学习草帽制作已有36年的时间,此次来到中国宁波,她希望能为大家呈现济州岛的非遗文化,同时也借助这个活动能对宁波有进一步的了解。

  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赵惠峰表示,东亚文化之都评选活动是进一步加强国际化交流与合作,增进中、日、韩三国相关城市之间了解与友谊的最佳载体与平台。去年下半年,宁波与韩国济州、日本奈良一起成功当选为“东亚文化之都”,这对宁波的文化建设和发展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契机。

  赵惠峰表示,宁波将依托丰厚的地域文化资源,实施城市文化品牌战略,通过建设特色鲜明、魅力独特的“东亚文化之都”,进一步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大众文化素养,加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融合,推动和助力城市转型发展,深化城市文化内涵,最终将宁波建成为影响东亚、面向世界,具有更高水平、更有魅力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

  如今,“东亚文化之都”正成为宁波一张世界级的城市新名片。富含经济沃土的宁波,正在吹响向“文化强市”进军的号角,大力提升城市品质,文化自觉、自信和自强正在积累一种更为雄扎实的城市软实力,如长河清波般向外漫溯开去。

  “文化地图”背后的结构转型

  新常态下,文化产业饱含社会改革创新的能量,更孕育着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增长点。

  近年来,宁波传统制造业为适应新形势,在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引导下,纷纷将文创产业作为谋求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在各地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转型探索中,宁波制造通过“文化+”,迎来别样春天。

  “十二五”期间,宁波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5%,2015年宁波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28.6亿元,占该市GDP的4.1%,文化产业增加值在总量上排名浙江省第二,文化制造业总量在浙江省居于首位,文化产业已成为宁波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深厚的人文底蕴助推宁波这座制造业重镇迈向中高端,一大批传统制造业企业牵手文化产业,通过产品设计创新、品牌运营管理、动漫影视授权、并购文化传媒,掘金附加值。音王集团、大丰实业、海伦钢琴跻身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方太集团将儒家文化融入品牌运营,欧琳集团拿下16项国际工业设计大奖,工业旅游风生水起……

  这些企业如同“细胞”一样,通过业态升级获得“造血”能力,为文化产业的健步前行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能,也使宁波文化产业正在实现从传统单一文化产业向多元、现代、高科技文化产业的演变。

  “在价值链上融入文化内容来提升附加值,是制造业和文化产业融合的实践起点。”宁波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万亚伟说。

  宁波文化产业的拔节生长,离不开政策的强大“兜底”。宁波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郑丰表示,去年宁波市财政列支了1.5亿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文化制造业逐步向高端化、智能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文化内容产业、文化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逐年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据了解,2015年,宁波市掀起了文化产业大招商的热潮。据统计,宁波各地共引进文化企业650余家,总注册资金达10亿元,引进重大文化产业项目33个,总投资达到116.43亿元,到位资金35.83亿元。

  “当前文化产业正处在大发展、大布局的战略机遇期,谁占得先机,谁就能赢得主动,从而抢占文化产业发展的制高点。”郑丰表示,宁波市文化产业要实现争先进位,就需要更加主动地对接融入国家战略,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瞄准世界一流、国内顶尖的文化企业实施战略合作,争取国家的文化产业项目、重点文化企业落户宁波。

  在“文化+”的引领下,宁波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共振效应日益凸显。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宁波文化产业还将实现跳跃式大发展,激发出无限的产业能量,为城市“立”起全新的文化格局,散发出自己的“文化磁场”。(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