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北京今年启动16项教改试点 力争3到5年时取得成果

2011年01月05日 02:53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本报讯 (记者王佳琳)早期儿童将有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超常儿童将享“绿色成才通道”;高中再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昨日,北京市教委公布了即将进行的16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内容。从今年开始,北京将进行16项“教改”试点,力争用3到5年时间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

  建区域内教师流动制

  在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方面提出,“通过三年试验,建立完善区域内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通过优化结构、整合资源、提供服务等多种手段打破二元结构,缩小试验区内城乡之间在办学条件、经费投入、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差距,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同时,推进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将探索区域内教师队伍、办学条件等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和资源共享,鼓励名校开放优质教育资源。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建立区域内教师流动制度。

  城镇教师将赴农村任教

  北京市还将进行城镇优秀教师赴农村学校任教的政策研究,按照市区主导、以人为本、合理流动的原则,吸引城镇优秀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同时,为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报考师范生,北京市正在拟定改革市属高校师范生资助体制,确定合理的资助方式和资助范围,提高资助标准,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

  探索建立学分银行

  在高等教育方面,将探索在京中央高校与市属高校共建新模式。充分发挥中央高校优势教学资源效力,实现中央高校对市属高校点对点、面对面、校对校的支持,提高市属高校教育教学质量。

  同时,构建开放大学办学模式。建成北京市民终身学习远程服务中心、终身教育数字化资源库,搭建市民终身学习大平台。探索建立学分银行与学习成果认证体系。

  在成人高等教育方面,计划改革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探索成人高等教育入学考试逐步由选拔性考试过渡到兼顾水平性和选拔性。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未提及

  去年12月,教育部公布了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解决择校问题的试点地区,北京地区被纳入其中。北京共参与四项制度的试点,其中包括“完善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体制机制,探索非本地户籍常住人口随迁子女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保障制度”。而在昨日公布的北京16项“教改”试点项目中,此点并未明确提出。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北京16个试点项目

  时间:从2011年开始

  目标:力争用3到5年时间,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

  试点内容:

  1.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2.推进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

  3.推进中小学德育内容、方法和机制创新

  4.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5.开展普通高中特色发展试验

  6.研究制订义务教育质量督导评价标准

  7.探索有效履行教育督导职能的体制机制

  8.开展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

  9.探索完善科研院所与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体制机制

  10.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

  11.改革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

  12.探索在京中央高校与市属高校共建新模式

  13.探索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模式

  14.城镇优秀教师赴农村学校任教的政策研究

  15.北京市属高校师范生资助体制改革

  16.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

  北京教改发展目标

  儿童 超常儿童“因材施教”

  建立早期儿童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为超常儿童提供合适的教育,打造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绿色成才通道”。

  高中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1.开展普通高中特色发展试验

  2.建立高中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学校,探索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大力推进“翱翔计划”和“雏鹰计划”。

  大学 中央市属高校共建

  1.探索在京中央高校与市属高校共建新模式,开展共建高校间学科共建和平台共享。

  2.支持市属高校和中央高校共同申请“市教委科研计划重点项目”

  3.实现中央高校对市属高校点对点、面对面、校对校的支持

  4.构建具有首都特点的开放大学办学模式。建成北京市民终身学习远程服务中心、终身教育数字化资源库,搭建市民终身学习大平台。

  5.探索建立学分银行与学习成果认证体系

  儿童培养

  五年级学生可提前进中学

  政策要点:建立早期儿童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为超常儿童提供合适的教育,打造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绿色成才通道”。

  解读:据了解,早期儿童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将招收五年级小学生提前进入中学学习,采取弹性课程设置,依据超常儿童特点编写适合的教材,实现小学与初高中课程打通,学科间交叉融合。

  目前,顺义、朝阳、海淀、西城、东城等5个区获批成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这些区县将实施包括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试验;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试点项目。其他区县可以根据区县实际,选择参与部分项目。

  拔尖人才

  部分高中引入大学先修课

  政策要点:建立高中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学校,探索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大力推进“翱翔计划”和“雏鹰计划”。

  解读:从去年开始,北京市教委陆续审批了包括北京四中等多所高中校申报的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实验班。下一步,北京市的一些中学还将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进一步建立联合人才培养机制,在高中课程设置方面引入大学先修课程,探索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

  据了解,目前包括北京四中、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一零一中学、十一学校、十七中学、八中、北京三十五中学、东直门中学等都陆续开设了各种人才培养的实验班,与高校建立了较为紧密的合作关系。

  此外,北京市还将加强对一些特色高中的扶持,在办学体制机制、教学内容、招生评价、学校管理和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试验,促使特色学校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独特的教育风格。

  【区县落地】

  西城优质师生“跨校组合”

  为了让更多学生获得发展特长的机会,西城区目前正在探索一种打破学校“疆界”的教育模式,将优质师资和特长学生,突破学校界限进行组合,使得在一般高中就读的学生,也能享受到高水平的学科指导。

  西城区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西城区一方面有北京四中、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三十五中、北京八中等一批学校建立了高中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班,在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上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另一方面,西城区也为那些没有机会进入实验班的学生考虑,希望通过其他途径,帮助他们发展特长。

  据了解,目前由西城区教师研修学院牵头,正在进行一项试点,试点面向区内示范高中和普通高中,冲破校际之间的壁垒,从全区所有高中选拔和推荐部分学生,按学科分成不同领域,由区里优秀教师指导,组织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聆听高校教师的高水平讲座,进行学科辅导,以帮助发展特长。

  均衡发展

  鼓励名校开放优质资源

  政策要点:推进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探索区域内教师队伍、办学条件等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和资源共享,鼓励名校开放优质教育资源,合理调整和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建立区域内教师流动制度。

  【区县落地】

  东城南片今年建第六学区

  东城区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城区合并之后,东城区将把学区建设推进到东城的南片,预计2011年在南片建立东城的第六个学区。

  与之相对应,东城区将继续增加参与“深度联盟”的学校结对数量,组建成6对“联盟校”,即每一个学区内都有一对深度联盟校存在。联盟校之间有的属于强弱联合,有的属于强强联合,但联盟校之间将实现师资的统筹、干部的统筹,甚至要在中小学的起始年级,实行“大年级组”制,实现优质教育的均衡发展。

  以史家小学与东四七条小学为例,两所“深度联盟”学校一年级课表要进行套排,教师打破校际壁垒一起备课,任课老师统筹安排。未来,两所学校还将确定同一个教学标准,教学检测也会同步进行。

  同时,2011年东城区将以“汇文”这个教育品牌为龙头,建立汇文实验幼儿园、汇文一小和汇文中学“一条龙”衔接的校区。尽管它们分别位于朝阳弘善小区、北京站和培新街,但三所学校将以文化建设为核心,建立校际之间的联系,实现校区制。

  ■ 背景

  申报20项 批复16项

  据了解,此前北京市教委依据大、中、小学实际情况,共向教育部申报了20个试点项目,教育部共批复了16项。

  未经过审批的项目中,有3项被认为“需要进一步论证”,另外1项涉及“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内容暂缓实施。

  城乡一体化

  海淀公办校接收随迁子女

  政策要点:通过三年试验,建立完善区域内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

  【区县落地】

  海淀教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海淀将抓住北部新区建设和城乡接合地区改造的契机,在北部新区和城乡接合地区新建一批中小学,缩小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日前,清华附中永丰分校在海淀北部启动建设。

  海淀教委介绍,将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同时,海淀仍将加大公办校接收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工作力度,加强对已批准的来京务工人员自办学校的支持和管理。

  教师素质

  资助师范生提高师资水平

  政策要点:改革和完善市属高校师范生学费和学生资助政策,提高资助标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报考师范生,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解读:首师大工作人员介绍,该校自建校起就一直不收师范生学费,目前该校师范生资助享受的是2007年教育部发布的相关政策。该政策中除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师范类贫困生享受不到外,其他国家奖学金、助学金等均能享受,“资助体系已经比较完善了。”

  该工作人员表示,从去年开始,“国家助学金”标准在原来基础上又有所提高,该校在校生中16%的贫困生都可拿到该助学金。

  本组稿件采写/本报记者 王佳琳 杜丁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哉麟】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