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中科院给导师“老板化”冲动戴上“紧箍”(图)

2011年03月11日 09:11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科院给导师“老板化”冲动戴上“紧箍”(图)
白春礼院长与学生共进午餐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今天,很多人会忆起那一幕幕经典的师生故事。

  比如,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何兆武教授口述史《上学记》中记载的许多在西南联大上学的场景。

  他上外籍教授温德先生的当代文学批评课,就经常是闲谈,因为这门课只有他和徐忠尧两个学生。但这种闲谈却让他的文学鉴赏水平尤其是诗歌鉴赏水平大有进步。

  这样的追忆更多源于一个现实背景——正如我国首份《中国博士质量调查》中所描述最近10年来高校的转变:师生间促膝畅谈、齐头攻坚的情景不再,取而代之的是研究生对导师的劳动力输出,包括学生帮老师整理事务性文件、清理杂物。师生关系渐行渐远已广为诟病。

  而在中科院,“经典”的师生关系似乎从来都不是新闻:

  伴随国家教育改革的推进和中科院科研教育事业的发展,中科院较早就实行了导师资助制,较早就认识到教育和科研这对矛盾,始终坚持导师定期培训研讨制度,实行“转导师制”及“专业方向二次选择制”,把“一对一”置于师生关系的重要位置……打造出了新时期师生关系的和谐样本。

  10多年前就实行了导师资助制 ,在科教结合实践中醒悟到导师跟研究生之间的关系 ,“研究生指导教师研讨班”定期举办

  “在美国最早出现导师资助制,就是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参与导师的课题科研,其一部分学习费用从导师科研经费中分担。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导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像以前那样纯洁了。客观上,导师想给最少的钱,让学生干最多的活儿;而学生就反着干。这很可能演变成雇主与雇工的关系。所以,在科研与教育越来越融合的今天,构建合理和谐的师生关系对研究生培养非常关键。”

  2010年11月17日,在中科院武汉教育基地例行举办的研究生指导教师研讨班上,中科院研究生院分管学生工作7年多的马石庄副院长,面对101名导师,畅谈着对师生关系的感悟。

  “其实,由于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办学特色就是科研与教育紧密结合,在科研实践中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因此,早在10多年前就实行了导师资助制,而且大约在2005年前后,我们就开始关注师生关系的问题。”

  经调查,在我国,以科研为导向、以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为核心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从2006年才开始试点,2007年扩展到17所高校,2008年推广到47所高校,2009年才逐步向全国高校推广。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面,中科院无疑走在了全国的前面,其中的探索无疑也更清晰、更透彻。

  “育人是根本,要有育人的社会责任”,中科院研究生院始终强调,作为导师,自己就首先要从“老板”的框框里跳出来,一定要明确育人为先的正确导向。

  “科学院对学生的培养,不是只要有了科学就行了,还要关心人为什么活着和怎样活着。所以,科学院这些年一直坚持科研教育并举、出成果出人才并重,在强调科研的同时,也很重视育人。”马石庄反复强调,“科研与教育本来就是一对矛盾,有各自的规律,所以作为科学家的导师一定要把科研和教育这对矛盾处理好。科研机构的特性,科研导向、科研第一的惯性很强,所以我们工作中一直强化的就是育人职责。作为导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做学问,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要教会学生做人。”

  在现实中,研究生是需要跟随导师在科研实践中锻炼成长的。中科院的导师往往承担着丰富的科研项目,为研究生实践锻炼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但也往往工作量大、任务繁重,许多项目需要研究生参与完成。因此在研究生的指导培养中,是更注重学生的成长还是更注重导师科研项目的完成?也就是更重视“育人”还是“用人”?这是中科院研究生培养中一直需要面对的问题。

  为此,中科院研究生院长期坚持并形成了一项制度:每年都专门举办“研究生指导教师研讨班”,要求招收研究生的导师参加研讨,并根据参加研讨情况给导师颁发证书,作为下学期是否招收研究生及招生比例的一个参考依据。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