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孩子物质富足“幸福感”缺乏 学习任务重成主因(3)

2011年08月31日 09:06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谁偷走了孩子们的幸福感

  想一想

  孩子们感到不幸福?承担教育功能的学校和家长怎么看?

  家长:为了孩子未来,学习再辛苦也要学

  “我也觉得现在的孩子不太幸福,主要还是学业负担重吧。”王女士的儿子马上念四年级,孩子进入中高年级后,王女士明显能感到孩子的抱怨多了,笑容少了。“其实那些奥数、奥语课并不是我们逼着孩子上,而是孩子身边的同学没几个不上的,但看着孩子上完课回来累得要命的样子,我们也挺不忍心的。”王女士说,现在的孩子面临的压力远远高于父母一辈,而“小大人”的性格也造成了孩子有压力不愿和父母交流。

  初三学生家长张女士也认为,现在孩子主要不幸福来自学校和社会的压力。“反正他们现在是比我们那时辛苦多了,学习的压力削弱了孩子的幸福感,我们家长只能从家庭角度多补偿一些。”张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女儿属于什么话都愿意和她说的类型。“我们家里有事儿,都是三个人一起商量,这样对孩子来说是一份信任,也让她感受到家庭的幸福氛围。”张女士回忆说,自己学生时代最幸福的时刻是,每天放学完成作业后出去和附近小朋友们玩。但现在的孩子放学后不是关在家里看书就是关进补习班,想要真的幸福快乐还是挺难的。

  学校:迫于社会压力,很多“素质”搞不了

  作业多、考试多、活动少、老师对学生的关心不够……这是很多学生对学校的不满。“虽然说现在小学升初中不用考试,但一些评价指标还是存在的。

  在需要达标以及和他校竞争的环境下,学校必定要对学生抓得比较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名校校长向记者道出了“潜规则”,现在社会上对名校趋之若鹜,而最重要的还是看重名校的教学质量。

  “对家长来说,把孩子送进大学才是硬道理。”记者了解到,虽然提倡素质教育,但是一些校园活动在学校里却难以坚持推行。“有时候学校搞活动却会被认为不务正业,一旦出现成绩下滑,家长们的矛头马上指向学校。而对学校来说,这就是舍本逐末。”

  说一说

  怎样让孩子找回幸福

  关注学生“全人格”发展

  发言人:李琳(特级教师、南京力学小学副校长)

  如今的孩子不幸福,家长和学校有责任,但归根结底还是应试教育的问题,是整个社会的问题。中国的家长对教育高度重视,但是目前名校的优质资源尚不能满足老百姓的要求。中国家长对教育的理解往往是今后让孩子上一所好大学,因此对孩子未来的期望会变成一种压力传递给孩子。但是,教育的本身不只是学科知识的灌输,我觉得要让孩子有幸福感,必须注重孩子“全人格”的发展。外国教育十分注重道德品质。比如班上两个同学发生争执,打了起来,别人都旁观。老师就用了整整一堂数学课去教育学生怎样劝说别人握手言和。对学校来说,我们的老师要有教育的情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比如,要挖掘每个孩子的优点, 倡导孩子去实践,带领孩子去体验。一般孩子对幸福的理解是比较浅薄的,能够让他们自由自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很开心了。但是我们的老师可以去帮助孩子建构幸福观,让他们懂得:浅层次的是得到爱,更值得回味的幸福是爱别人。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