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外来工子弟读书难:公校门槛高 民校费用高(2)

2011年12月23日 14:28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民办学校:费用高 教师流动性大

  在现行户籍制度下,公办学校虽然开着门,但是学位紧门槛高,对很多家长来说更像一道玻璃门,外来工子女绝大部分只能就读民办学校。而与此相反,清远的民办学校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热情地敞开双臂,但是温情脉脉的背后却需要大量的金钱支持。民办学校学费像两只无形的大手,夹击着生活并不宽裕的外来工。

  “一年三千多元的学费对大部分城里人来说并不多,但是对我们来说,并不容易!”来自湖南永州的家长侯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儿子今年7岁,他本人在清远笔架山附近打工,每个月的收入两千元左右。他曾经想方设法让儿子进旧城的一所公办学校,但是连续一个月找人托关系也无果而终。最后他不得不无奈放弃,让儿子上民办学校——培英学校。

  据调查,清远市区范围内的民办学校主要有光明学校、新蕾小学、华清音艺学校、新北江实验学校、博爱学校、盛兴中英文学校、培英学校等。其中明显分为两个级别,盛兴中英文学校、新北江实验学校、博爱学校每个学期收费都在3000元以上,属于典型的贵族学校。这些学校少则一年六千多元,多则一年上万元的学费,让大部分外来工家长望而却步。而其他学校每个学期收费在1200元—1500元之间,属于大众型的学校。这些学校容纳大部分外地户籍的学生,但是这些学校面临师资流动较大、设备更新困难等情况。尽管清远从来没有一家外来工子弟学校倒闭,教师素质、经费投入和教师稳定情况等因素仍成为制约这些学校发展的瓶颈。

  “我们学校百分之八十都是外地户口。我们也想办得像公办学校一样,甚至还要比公办学校好,但是现实还有各种客观条件限制,基本不可能。”清远市区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民办学校的负责人向记者述说他的无奈。教师队伍不稳定,工资水平普遍较低,整体素质不高,学校办学经费比较紧张,再扩大办学规模比较困难。“每年都是精打细算地买进设备、引进老师。而且对于教师来说,如何教好时常会转学的学生也是个挑战。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的家庭背景、教育方式都不一样,对于老师来说就需要很好地整合。”

  如今,清远民办学校已渐成规模,“建一所,兴一所,旺一所”。但作为家长,对教学质量的不信任是常态。小瑶小学时在清远新城一所民办小学就读,即便平时考六七十分,也常被老师虚打成八九十分,这一度让家长以为孩子成绩还不错。“但孩子自己清楚自己的水平。”小遥的父亲汪先生说。

  -他山之石

  上海市:采取购买学位的方式,委托民办小学招收农民工子女,学生免费就学,政府根据实际情况按学生数补贴相应经费。

  晋江市:在入队入团、评选评先、社会实践、升学等方面,晋江市要求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去年,晋江开设了川、渝、皖、赣高中教学实验班,帮助在晋江就读初中的外来工子女继续升入当地高中。

  杭州市:1999年1月11日,我国第一家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的外来务工者子女学校——杭州天成小学应运而生。杭州天成小学学杂费为800元/学期,这由当地物价部门成本核算而定,但是学校针对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只收取600元―800元/学期。这个价位占农民工家庭收入一成左右,并且学校根据困难学生的具体情况会予以减免和补助。另外,每年学校党支部、团支部认领困难学生,资助学生到小学毕业。并且与交警、当地房产公司、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合作,建立了红绿灯奖学金,资助奖励农民工子弟。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