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地方政府被质疑以限价逃避限购(2)

2011年09月07日 09:34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纵深 地方政府限价换限购费“苦心”

  尽管有分析认为,韶关外来购房者只有14%多,有约85%都是改善居住条件为主的刚性需求购房者,因此“限价”的调控效果可能会比“限购”更好。但还是有不少业内人士指出,韶关此时打出“限价令”,颇有将其当作阻挡“限购”落地的盾牌的意味。

  亚太城市发展研究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谢逸枫也指出,韶关用限价代替限购,在控制房价上涨幅度的同时,实际上是有利于开发商的。

  实际上,韶关并不是近期第一个提出“限价”的城市。早在6月中旬,廊坊市香河县首开行政“限价”先河,要求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新建商品住房预售、销售价格进行限制;秦皇岛市也将商品住房销售价格的上限定在7000元/平方米;烟台也采取“限价”,要求商品房销售均价原则上涨幅不能超过5%。

  业内人士指出,住建部此轮提出限购建议至今,只有台州一个城市出台限购令,而一些城市重提限价,反映出地方财政对房地产业的依赖,对中央楼市调控的抵触。

  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彭澎表示,“这种办法规避了限购的风险,可以说是限购大限逼迫下的缓兵之计,希望借此蒙混过关。”一旦成功,必将影响到其他二三线城市,为了避免限购带来的土地出让减少以及房地产业的停滞,很多城市可能会竞相效仿。“但是从增城、从化的经验来看,限价效果不太理想,最后可能非限购不能控制房价了。”

  ◎回应 广东省住建厅:关注房价控制目标完成

  针对韶关的最新动作,省住建厅有关负责人昨日独家接受南方日报采访表示,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和住建部要求,省住建厅已经向各市下达了限购的方案、标准,住建部也已对认为需要限购的广东城市地方政府提出了要求,目前各地正在研究、讨论当中,陆续会正式出台。“但最终是否实施限购,还是由各地政府根据自身实际决定”。

  该负责人表示,限价和限购都是调控的方式,省住建厅更关注的还是调控的效果,即各地能不能完成年初提出的房价控制目标。根据《广东省城市政府落实住房保障和稳定房价工作约谈问责暂行办法》,新建住房价格出现过快上涨势头、未如期确定并公布本地区年度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新建住房价格上涨幅度超过年度控制目标、土地出让中连续出现楼面地价超过同类地块历史最高价等情况,省住建厅都将对地方官员进行约谈问责。

  -相关报道

  市民反映:限价有助抑制韶关房价

  对于韶关出台的限价,市民也有不同看法。一位韶关市民说:“对于普通居民,房价太高承受不了。这个政策对广大市民还是有好处的。”也有市民说:“大家都知道韶关在三线城市里面升价都升得挺快,政府应该加大监督。”

  “此次颁布的限价《通知》,3种涨价行为都是针对预售的商品房,如果购买商品房现房的话,价格就不在控制之内了,是不是这一方面就难以做到价格稳定了呢?”韶关市某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肖小姐说出了心中的疑虑。在酒店工作的李先生则认为:“对我们老百姓来说,限价可能没有多大影响。怎么限价韶关房价也跌不到哪里去,因为和其它城市比较韶关房价不算高。”

  在王先生看来,韶关房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被外来客炒高的。“除非政府坚持目前这种强硬的态度,那么房价就可能下行;而如果房产政策明年初转向,二三线城市房价可能将出现报复性反弹。与下跌的可能性相比,反弹的力度可能很大。但短期内,我觉得房价会企稳,不会大幅度降低。”因此,王先生认为:“要真正实现降价,政府必须加强调控政策的持久力度。”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房地产业内人士陈先生认为,《通知》最关键、最根本的是“加大加快土地供应”。由于韶关供应土地是两个极端,开发量大的一个是城区边缘,一个是江边、山边。如果能加大土地供应,从源头上降低开发成本,土地多、竞争大、老百姓选择多,房价就自然会下降。

  对于韶关出台了“限价”而非“限购”措施,韶关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杨树臣教授认为会有所区别。他说:“这种方式跟限购还是有区别的,限价主要是通过政府行政手段来使房屋价格有所控制。而限购会造成供需关系变化,购房者会减少。两者之间的效果会有所不同,限购可能在价格方面发挥的作用更大一些。”

  记者 谷立辉

  韶关电台记者 吴梦雁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位宇祥】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