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哈市银保违规依旧 银行存定期遭忽悠买了保险

2011年02月22日 14:21 来源:生活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田女士到工行询问“存款为啥变成了保险”。 仲亮 摄影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我朋友到银行存款,结果存款稀里糊涂变成了保险,我就想起我存的那2000块钱了,赶紧去工行问问,没想到怕啥来啥……”21日一早,哈尔滨市道外区的中国工商银行太平桥分理处刚开门,市民田女士就赶来查询她2010年4月办理的一笔2000元的存款。结果,田女士的存款竟然也变成了保险。

  记者了解到,还有很多市民和田女士有同样遭遇:明明去银行存款,却被推销办理了“和定期一样,但收益更高的理财产品”,回家才发现买的是保险,有些人直到取钱时才知道被掉包。

  田女士:办理“银行新业务” 存单变保单

  2010年4月,田女士到工行太平桥分理处办理一笔2000元的定期转存,“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银行的工作人员将我的存款变成了保险,我认为银行和保险公司串通欺诈顾客。”21日,气愤难平的田女士向记者讲述了她的遭遇。

  田女士回忆说,当天她是在银行业务窗口前办理的存款业务,接待她的男性工作人员穿的也是银行工作服。“当时他说有一种理财产品和存定期一样,而且利息更高,还附赠保险。我以为这是银行的新业务,就想反正都存在银行,便答应办理,个人信息都是他给填的。” 田女士说后来她看到了保险公司的单子,不过想到工作人员说附赠保险,就没在意。

  20日,田女士和朋友聚会,朋友说自己在银行存款却变成了保险,这引起了田女士的警觉,“我的存款会不会也有问题?” 21日,田女士到工行太平桥分理处询问,大厅内一名工作人员看过田女士的材料后证实,“这的确是一种保险理财产品,每年都要存2000元,必须存满5年才能取出。如果中途取出,要付一笔手续费。”

  王家有:银行含糊其辞 根本不明说

  “我感觉自己被骗了。”田女士说,她从来没买过保险,办理这种业务纯粹是银行工作人员的误导,如果言明是保险,她绝对不会办理。记者了解到,从去年年初以来,存款变保险的事件在我省发生多起,北安市民耿连才到银行存款,被“银行工作人员”忽悠办理了保险;肇东市民李翠办理存款业务时被“优惠赠予”了一份保险,结果保险非赠予,而是将存款变成了保险……这类事件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市民不知情。

  2010年7月,哈市市民王家有到工商银行某分理处办理1万元的存款,银行工作人员向他推荐了一种理财产品,比存款利息高。“出于对银行的信任我答应办了,当时他帮我填写了各种材料。”后来,王家有急需用钱到银行取款,却被告知这笔钱是保险,须满5年才能取出来,现在取出要支付几千元的手续费。

  “他们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在与保险公司人员对质时,对方也承认办理之初我不知道是保险。但是他们又狡辩说打电话回访时已向我说明此事。”王家有气愤地说,“无论什么业务都要讲诚信,为什么不在投保的第一时间向顾客告知?反而把最重要的知情权放在最后?”

  王家有说,无论是保险公司还是银行,推销此业务时都相当隐蔽,支支吾吾地不明说真正的业务,“如果光明正大,为什么不敢向顾客说明呢?”

  律师:诱导储户买保险属于欺诈行为

  有律师指出,银监会已叫停保险公司人员在银行网点驻点销售,并严格规定,在商业银行网点销售的保险产品,不得与储蓄存款、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混淆销售”。保监会也有明确要求,保险代理人不得将保险产品作为储蓄产品介绍,不得套用“本金”、“存入”等概念,不得将保险产品的利益与银行存款收益、国债收益等进行片面类比。保险公司委托银行代理销售投资连结保险的,严格限制在银行理财中心和理财柜台销售,不得通过银行储蓄柜台销售投资连结保险。

  省消协有关负责人表示,尽管有关部门不断规范银保产品的销售行为,但一些金融机构片面追求经济利益,部分推销人员误导宣传,导致“存单变保单”现象不断发生。在消费者“被保险”的过程中,银行只是充当了保险销售过程中的中间人角色,如果监管不到位,银行工作人员违规操作也就在所难免。银行在销售保险时,应专门设立一个柜台或区域进行明示,以免消费者产生误解,也会有效杜绝银行工作人员过度推销。

  就此事,黑龙江孟繁旭律师事务所鞠文英律师说,我国《民法通则意见》第68条规定:“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

  本报将继续关注此事。

  认清五花招 谨防被忽悠

  存款为什么会变成保险?怎么才能不被忽悠?谨防以下5种伎俩。

  忽悠计:银行工作人员推荐“理财产品”,会给大家一种错觉,这是银行的业务,出于对银行的信任,市民往往没多加询问就办理了。

  颠倒计:哄骗顾客保险是赠送的,引诱顾客将存款变成保险。

  混淆计:保险公司人员身着与银行工作人员一样的服装,让顾客误以为他们就是银行的工作人员。

  诱惑计:一旦有人对此感兴趣,保险人员就许以高息概念诱惑顾客,“比银行利息高,按一定的比例分红。”

  落锤计:一些人第一次存款,不清楚程序,保险人员就利用这一点,帮助其填写资料,以哄骗的方式让这些人稀里糊涂上当。(夏德辉 仲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