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中国“负利率 ”时代将要终结?(2)

2011年05月01日 17:11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所谓负利率

  负利率就是指存款实际收益率(实际收益率=名义收益率-通胀率)为“负”的现象。由于通货膨胀率高过银行存款利率,把钱存在银行,财富不但没有增加,反而随着物价上涨而贬值。“负利率”也称之为利率倒挂。

  -负利率历史

  上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经历了四次负利率时期,分别是:

  ———1992 年10 月到1995 年11 月;

  ———2003 年11 月到2005 年3 月;

  ———2006 年12 月到2008 年10 月;

  ———2010 年2 月至今

  -有此一言

  今年年内我国极有可能运用加息手段,达到实际正利率水平。今年的宏观经济,仍需要把控制物价作为主要任务,与其晚加,不如早加,尽早稳定预期。

  ———夏斌(央行货币政策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

  国家通过频繁加息扭转负利率的可能性极小,这一问题主要依靠物价回落解决。按照物价波动规律,6月以后CPI会呈回落趋势,负利率情况可能在8月9月终结。———张方田(华侨银行资金业务部总经理)

  威力仍在释放!

  “负利率”由于不是一种真金白银的损失,往往并不轻易为人察觉。但它在无形中侵蚀着你的资产,使财富缩水,降低投资投机成本,由此给社会经济带来很大损害。

  负利率还会直接导致大量资金从银行流出,转向股市 、楼市、基金等投资场所,导致资本市场泡沫,加剧通货膨胀压力,形成恶性循环之势。如果一个国家负利率长期存在,将会严重削弱居民的消费能力,同时政府公信力会受损,从而损害经济正常运行。

  截至目前,我国这一轮的负利率已长达13个月,在居民财富缩水的预期下,居民“打开荷包”的意愿持续下降。央行“2011年第一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85.8%的城镇居民倾向于储蓄(其中,44.2%偏好“投资债券、股票、基金等”变相储蓄,41.6%偏好“储蓄存款”),14.2%倾向于“更多消费”,这是1999年调查以来的最低值。

  在储蓄比例中,债券、股票、基金的比例在增加,反映负利率已使得单纯将钱存在银行赚取利息的传统收益方式越来越失去吸引力。

  而由于对未来利率增长的预期以及选择其他投资储蓄方式,存款活期化现象也较为明显。如2010年深圳本外币储蓄存款中,活期储蓄比年初增加868.58亿元,定期储蓄 只比年初增加106.66亿元。

  保值还需快跑!

  转存要算临界天数

  每次一遇加息,必定有大批市民赶往银行办理转存,其中以中老年储户居多。然而,并不是一加息就办转存便划算。其中的窍门在于,定期办理转存时,之前已存的天数只能按较低的活期利率计息,因此要算相应的临界天数来衡量是否盈亏平衡。

  转存临界天数=计息天数×(调整后利率-调整前利率)/(调整后利率-调整后活期利率)。以一年期定期存款为例,365×(3.25%-3%)÷(3.25%-0.5%)=33天。这意味着如果之前的定期存款已经存了33天或以上,再转存就不划算,而未超过的办转存就相对划算一些。同理,可以计算得出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两年、三年、五年的转存临界天数分别为10天、18天、33天、50天、64天、96天。

  配置中期理财产品

  每当加息后,银行理财产品 的收益率也会跟着水涨船高,目前6个月-1年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已普遍上涨到4.6%以上;1年以上产品预期收益率则到了5%,远高于同期银行定存利率,因此如果既想保证资金安全又想获取更高收益,可适当配置一定期限的银行理财产品。

  在央行刚刚开始加息时,由于未来加息次数的不确定,短期和超短期理财品大热,但随着央行逐步进入加息通道,为应对未来还可能出现的加息,银行理财师建议可关注期限在半年到1年的中期理财品来获取更高收益,这些理财品的收益率涨幅均已大于短期理财品。

  配置10%-15%的黄金

  此外,作为传统的保值增值工具,黄金从金融危机之后就开始大放异彩,从最初的不足1000美元/盎司到现在的接近1550美元/盎司,可谓涨势惊人。由于黄金后市仍然被看好,理财师建议,家庭资产配置中可适当增加10-15%的黄金投资比例,作为家庭财富的“稳压器 ”来分散风险 。记者 刘薇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位宇祥】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