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吴英集资诈骗案背后:官方民间金融彼此"勾结"(9)

2011年05月12日 15: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浙江南部,国有和股份制银行与上述机构的合作,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张生民说,银行转存的渠道就是地下钱庄。等季末或年末银行缺钱,就会以偏低于市场价的利率在地下钱庄拿钱揽储,或者以合作的形式在银行兜售与之挂钩的理财产品。“一些中小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大都与地下钱庄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一个店面只有10平方米左右的钱庄,现在每天从那里出入的现金量,要远远超过国内许多银行的地方分行。” 民间的与官方的金融平台在很大程度上是分立的,而现在却“联合在一起作战”。

  吴英在法庭陈述中说,她购置固定资产,目的就是想从银行借款,但却极难从银行系统融资。“在浙江很多地方,仅有资产抵押是贷不到钱的。大部分的钱都被银行信贷负责人勾结担保公司给贷走了。银行职工一年工资才几十万,但与担保公司合作,每年最少赚上千万。”温州地区某商业银行一位张姓信贷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张姓信贷人员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刚从一个咖啡馆谈妥一单借贷生意回来。他说,在咖啡馆里,“银主”在一个角落,借款人在一个角落,银行方面代表在另一个角落。中间人则会从一个角落穿梭到一个角落去“谈判”。这种情景在温州、杭州很多咖啡馆和茶馆非常常见。

  一条缜密、无形的现代民间借贷利益链条,正在江浙等地有效运作着。

  利益链条的上游“银主”,是那些既有闲散资金又追求更高收益的人;中游是中介,中介的链条可以很长,包括服务于“银主”的中介、服务于借款人的中介,以及两者中间的其他中介环节;利益链的下游是借款方。某些地方银行,也变成了这个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既无形中沦为高利贷资金的提供者,又成为项目融资的接盘者。

  上述张姓信贷人员说自己也很担心,因为这种民间金融的链条非常脆弱,随时都有爆发的危险。专事借贷的杨林也似乎嗅到了一些不安的气息:“吴英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慧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