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从“温贷危机”看“差钱”与“多钱”并存困局

2011年11月14日 10:38 来源:上海文汇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甚或跳楼,企业倒闭,员工失业,民间借贷纠纷案件频发,涉案金额迭创新高……温贷危机引发的大震荡,再次将温州推到舆论关注的中心,也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经政府和金融界出手驰援后,目前危机已得到初步缓解。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岁末年关将至,这是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大结账的时点,能不能平稳度过,将面临更大考验。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温贷危机的爆发,偶然中蕴涵着必然,特殊性中兼具普遍性。温州民间金融长期存在,为何以前没有发生类似的借贷危机?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差钱”与“多钱”并存。

  为何温州成为货币紧缩政策承受力最弱的地带

  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重镇,曾以GDP,更以GNP高速增长,让老百姓分享经济发展成就、藏富于民的“温州模式”而为大家所津津乐道。但现在,温州经济却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企业“差钱”,融资难、融资贵成为普遍现象。据温州市经贸局调查,42.9%的企业认为资金面偏紧。2011年贷款增速出现大幅度下滑,1-3月全市新增贷款投放为238.28亿元,仅相当于去年同期的66.5%。

  “差钱”,某种程度上说,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作用的结果。2010年下半年以来伴随着CPI的持续走高,控通胀、稳物价成为首要目标,央行货币政策由积极转向稳健,除了加息,还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11年前6月更是保持了一月一调的频率,达到21.5%的历史高位。通过货币乘数效应,银行可贷资金急剧减少,从而出现惜贷、压贷、延贷等情况。

  应该说央行货币紧缩政策对各地一视同仁,为何温州会成为承受力最脆弱的一环?显然与温州企业多数负债经营有关。在温州,有1万元本金敢做4万元生意是很寻常的现象,这种经营理念,在经济景气、银根宽松的时代可以顺势而为,迅速做大做强,但也因此埋下了隐患。前几年因社会流动性泛滥,企业处于强势地位,银行纷纷上门求贷。市场嗅觉敏锐、善于捕捉商机的温州商人如鱼得水,全面出击,事业红红火火,利源滚滚。但过度依赖借入资金,根基不固,一旦经济下行,信贷收紧,资金链很容易断裂,大批企业破产倒闭是必然趋势。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