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骅威文化兜底增持 员工购买须锁仓1年

2017年06月13日 09:32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 

  兜底式增持又出新玩法,6月11日晚间骅威文化称实控人承诺,若员工增持股票,将提供保底10%年收益。受该消息影响,6月12日,骅威文化股价开盘逼近涨停,截至收盘,股价上涨5.26%,收于每股10.20元。

  近期,A股市场刮起了一波“增持”风,多家上市公司推出员工“买股”,老板“兜底”的增持承诺。据新京报记者统计,截至6月12日,已有19家公司承诺兜底增持。这一消息直接刺激了公司股价,其中,涨幅靠前的有安居宝、凯美特气。

  对于骅威文化的兜底增持行为,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王智斌律师认为,这是一种变相的股权激励,违反了股权激励相关规定。

  员工购买须持自有资金且“锁仓”1年

  单是兜底增持可能不够“慷慨”,骅威文化还为员工推出了保底保收益、年化10%的“理财计划”。

  6月11日,骅威文化公告显示,公司实控人承诺凡在6月12日至6月15日期间,公司员工使用自有资金买入骅威文化股票,且连续持有达到12个月的,如股票产生亏损,由实控人予以补偿,收益则归员工个人所有。

  同时,骅威文化承诺如果员工买入股票在持有期(达到12个月)收益不足10%的,公司实控人会补足。

  保底、保10%的年化收益,这项“福利”固然诱人,但也不是员工想买多少就买多少的。依据公司公告,普通员工只能购买价值10万元的股票,主管级人员可以购买20万、中层管理人员50万、子公司副总200万、董监高500万。

  对于员工持有细则,骅威文化要求:员工需要使用自有资金,不能使用融资融券或者结构化、配资等形式,并且员工需连续持有12个月,持有期内不能发生减持行为。也就是说,员工购买上述“理财计划”必须“锁仓”1年。

  上述兜底的资金来源于公司实控人自有资产,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郭祥彬以其自有资产承担本次增持倡议的收益保证责任。郭祥彬先生将在本次增持倡议损益核算工作完成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支付收益补偿。”

  郭祥彬补充股份质押的“弹药”?

  “无利不起早”,骅威文化为何给员工发这般“福利”?公司声称“基于对公司投资价值的判断和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鼓励员工增持。

  公告发出后,公司股价立涨6%,截至收盘上涨5.26%。交易数据显示,6月12日开盘仅1分钟,成交量就超7万手,与之相比,5月份日均成交量仅在6万手。

  股价回升不仅为被套股民带来好处,也给上市公司老总解决了麻烦。由于监管施压,三月份以来,A股中小创股票持续下跌,骅威文化也不例外。数据显示,3月份以来,公司股价下降了20%,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下跌了26%。

  一位券商人士向记者解释:“目前股权质押的质押率,主板为5折到6折;小盘股或优质创业板股票3折到3.5折。”上述人士介绍,股权质押融资警戒线、平仓线,一般为质押交易价格的160%、140%,在实际操作中,券商会给出预警区间,一旦越过警戒线时,券商会要求公司股东在两日内追加质押股票,或者提前赎回质押股票。

  从股价走势来看,骅威文化去年9月、11月的两笔质押接近平仓警戒线。去年11月骅威文化股价尚在每股13元附近,彼时,郭祥彬向国泰君安质押了4400万股;由此估算,上述股份质押警戒线约在8元附近(估算数据,相关数据未公开无法计算)。

  此外,去年9月21日,郭祥彬向长城证券分两次质押了5760万股。彼时,股价约为每股14元,质押警戒线约在9元附近(估算数据,相关数据未公开无法计算)。

  进入今年3月后,骅威文化的股价一路下跌,从3月初的12元下降至10元,值得注意的是,5月11日股价一度下降至每股9.30元,在当天交易最后40分钟,大单持续流入,才将股价“勉强”回拉至每股9.72元,以微跌0.82%收盘。

  公告显示,截至6月12日,公司实控人郭祥彬持有公司股份2.31亿股,处于质押状态的股份累计2.08亿股,占其所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89.78%,占公司总股本的24.14%。这意味着,在质押股份接近警戒线的情况下,郭祥彬需补充股份质押的“弹药”。

  对此,公司方面给出的回应称,“公司进行了风险排查,郭祥彬先生目前自身资信状况良好,具备资金偿还能力,目前暂未发现股份质押到期无法偿还资金的风险,暂未发现可能引发平仓或被强制平仓的风险。”

  律师:保收益违反股权激励规定

  骅威文化的行为是否合规?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王智斌律师称,“骅威文化激励员工购买本公司股票,并且为员工未来收益做出承诺,我们认为上述行为是一种变相的股权激励,只是采用公开承诺的形式,我们认为这违反了监管部门关于股权激励方面的规定。”律兜律师平台蔡律师持相同观点,同样认为骅威文化的行为涉嫌变相股权激励。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行政部门对于股权激励公布了多个文件,诸如《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税务部门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激励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等等。王智斌认为:“该公司没有按照上述文件进行正规的股权激励,而是采用变相的股权激励方式,这违反了一系列规定。例如,股权激励如何审议,变相之后不需要经过董事会审议,也没有经过监事会、股东大会审议,临时停牌等流程。”

  若上述情形被监管部门认定违规,员工10%的承诺收益是否还受保护?王智斌认为:“变相股权激励,上市公司需承担行政监管方面的法律责任,但在民事领域,员工相信实控人承诺,买入股权,发生损失后,员工可以向实控人提起诉讼,上述行为有可能获得法律支持。”

  公告公布后,骅威文化股价大涨,那么该公司行为是否涉嫌操纵股价?王智斌律师认为,“操纵股价主要是指利用信息优势,员工增持股份数量不确定,上述说法我们不赞同。”

  对于上述问题,新京报记者致电骅威文化董秘办,截至发稿时,未能接通。

  公司公告在“风险提示”中“特别提示”:“公司董监高人员及证券事务代表如果增持公司股份,还需要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等相关规定。”

  对于投资风险,公司称:“本次倡议仅代表郭祥彬先生的个人意见,非公司董事会决议,公司员工是否响应倡议增持公司股票属于其自主决定行为,其是否增持公司股票及增持数量均存在不确定性,提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 链接

  骅威文化跨界转型 从玩具制造到泛娱乐影视

  资料显示,骅威文化原名“广东骅威玩具工艺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8月成立,2010年1月上市。2011年,公司名称变更为“骅威科技”;2016年5月,公司名称变更为“骅威文化”。

  骅威文化转行前在玩具制造行业排名靠前,主要生产智能玩具、塑胶玩具、及模型、动漫玩具。产品多出口。2016年9月,公司公告称,拟向控股股东郭祥彬转让全资子公司骅星科技,彻底剥离玩具制造业务。该公告称,“公司正全面向互联网文化转型。”在主业描述上,公告中提到,以优质IP为载体,影视、网络游戏、动漫及周边衍生品均被提及。

  玩具业务曾拖公司后腿

  依据财报,剥离前,玩具业务在拖公司后腿。

  2012年公司净利4293.98万元、2013年净利3193.19万、2014年净利3455.48万、2015年净利1.20亿、2016年3.03亿。2015年年报显示,公司玩具业务营收下降43.71%、营业利润下降46.54%。

  去年9月28日的公告显示,骅威文化玩具业务最近两年一期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6544.67万元、26008.41万元和7786.78万元,实现的营业利润分别为2608.38万元、-1617.05万元和-2897.91万元,玩具业务板块的不断萎缩并且亏损逐步扩大,拖累了上市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

  剥离玩具制造业务后,骅威文化的净利增长明显,2016年净利3.03亿,同比增长151.78%。

  收购影视企业转型泛娱乐公司

  目前,骅威文化通过收购影视企业梦幻星生园、游戏公司第一波以及风云互动,已经转型为泛娱乐公司。公司全资子公司梦幻星生园主要从事电视剧的制作和发行,已发行作品包括《煮妇神探》、《寂寞空庭春欲晚》、《放弃我抓紧我》、《那片星空那片海》第一季等。

  骅威文化今年一季报显示,一季度实现营收2.20亿元,同比增长25.21%,归母净利润9027万元,同比增长194.92%,扣非后净利润8321万元,同比增长178.58%。股东方面,郭祥彬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持有2.31亿股,持股比例为26.89%。公司第二大股东为汤攀晶,持有4651.81万股,持股比例为5.41%,一季度减持600万股。

  新京报记者 王全浩

【编辑:魏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