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局长腐败日记"全揭秘:官商迷局香艳故事曝光(2)

2011年03月17日 11: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官商迷局

  “日记”中,与谭志国关系亲密的贺孝辉、汪学平和覃子斌三人,在现实中也是二十多年的老友。

  2000年左右,覃子斌下海经商,三年之后,汪、覃、贺等人出资入股一家房地产公司,但仅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在当地颇有人脉的汪主动辞职,随后,包工头出身的贺也离开。

  汪学平曾是恩施较有影响力的官员,当过乡镇书记、物资局长。2008年,恩施原中共市委书记吴希宁被双规,25名官员受到惩处,时任市粮食局局长的汪学平因受贿被判3年有期徒刑,缓刑四年。

  缓刑期间,受贺孝辉之邀,汪学平又加盟了贺自己开的房地产公司,其中一个地产项目是挂在覃子斌的公司,曾经与覃不欢而散的两人与他又走到一起。可谁也没有想到,这次聚首的最终结局是贺被骗、汪被打、覃被抓、谭被免。这也正是“日记”的主线。

  “日记”中写道,贺孝辉向覃子斌催要欠款,覃与手下密谋,在饭局上给贺的酒里下了迷药,贺醒来后被告知,几人打牌,他输了1000多万,并数次对其进行威胁,胆小的贺孝辉给了覃280万欲了结此事。最终,贺发现被骗,想去报案,而主人公出面调解,劝其不要报案,但最后贺还是把覃送上了法庭。

  “日记”的这些记述,在湖北省咸丰县检察院的起诉书中得到了部分验证。

  这份起草于2011年1月21日的起诉书写道:被告人覃子斌因与贺孝辉有经济利益上的矛盾,多次当着另一个叫王军的人的面说,想让贺在牌场上吃点亏,并允诺事成之后王军等人会有好处费。经覃周密策划,2010年10月28日,覃子斌等人约贺孝辉到蓝姐餐馆吃饭。席间,贺被劝酒灌醉。饭后,覃子斌雇用“老千”跟贺孝辉打牌,赢了贺孝辉1026万元。随后几天,覃指使“老千”给贺打威胁电话,并对其跟踪、围攻、恐吓。贺表示愿意出钱买平安,托覃出面与“债主”商议。覃见时机成熟,便说“债主”要280万,自己可“帮”承担80万。几天后,贺将200万元拿给覃,托其转给“债主”。但最终,贺孝辉发现自己被骗,声称报警。覃子斌因为事情败露,便请人出面调解,12月24日覃子斌退还给贺孝辉200万元。

  汪学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起诉书中提到覃请的出面调解的人就是谭志国。“调解时,我都在场。”他说。

  但覃子斌的父亲对此的解释是,谭志国当时作为市领导在覃的公司驻点,遂出面调解双方的债务矛盾。

  其实,“日记”中也多次提及汪学平。其中写道:“老汪,一直是个有韬略的人,他的存在是个麻烦,覃跟我有所共识。”而现实中,汪学平果然遇上了麻烦。

  上述起诉书称,被告人王军因对汪学平从贺孝辉那里抢了他的工程等事怀恨在心,并准备找人收拾汪。2010年5月3日,王军雇用四名打手在大街上对汪学平进行围攻,并用扳手打汪的右小腿,后经鉴定为轻伤。

  汪学平骨折的小腿如今已植入钢板,至今仍靠拄拐行走。

  这个事件最终以覃子斌在2010年8月18日被批捕终结。2011年1月,湖北省咸丰县检察院正式对覃子斌、王军等11名被告以涉嫌敲诈勒索罪、故意伤害罪起诉。

  “枪手”是谁?

  日记中有如此多真实的场景,其作者“某_书_记”到底是谁?不少网民分析“日记”出炉过程肯定是经心策划,背后定有网络推手。

  然而,当记者辗转联系上发帖人张朋时,发现这位“书记”仅是一名25岁的青年。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与汪学平的儿子是同学,之前也曾听说过恩施官场的传闻,拿到了一些对谭的举报材料,回到北京后,他用了5天时间,写出这112篇日记。他承认,日记中有20%是虚构的,但强调,另外80%都是真实的。

  “我与谭志国无冤无仇,只是想在保全自身的情况下,为他人尽一份责任。”张朋说,如果利用传统方式肯定不会吸引媒体的注意,只有形式新一点,媒体才会争相报道。

  “日记”发出后的反响在他预料之中。但出于安全起见,发帖后,他更换了手机号和住址,2011年春节也没有回家。

  听到谭志国被免职的消息,他并不兴奋。他注意到,谭的改变是免职而非双规。

  恩施州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李云开对媒体的表态也很谨慎:免去谭志国副局长的职务,只是一个组织程序,不属于组织处理;谭志国是否违法违纪,纪委不久将公布调查结果。李云开表示,张仁谦被任命为常务副局长也是正常的人事调动。

  恩施州公安局政治部副主任林洪也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他不清楚情况,也不便透露。但据《中国新闻周刊》获悉,谭志国仍在州公安局上班。《中国新闻周刊》多次拨打谭志国的电话,手机处于开通状态,但无人接听。《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亦数次登门求证此事,被其家人拒绝。

  恩施州纪委宣教室余姓主任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纪委的最终调查结果还没有公布,如果没有违纪的情况,还是要安排他上班的。”也有细心人士指出,在任免通知中,对于谭志国的称呼仍是“同志”,这至少证明,对谭的免职尚不包含惩处意味。

  不过,“日记”事件发生后,谭志国与部分干警私下说起此事。一位在场的民警向他的一位同事曾转述此事,谭志国坦承“日记”的一些场景和内容是真实的。接近谭志国的人士亦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谭志国的儿子确如“日记”中所述在美国读书。 ★(记者/ 刘子倩)(应受访者要求,张明为化名,实习生熊一丹对本文有贡献)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刘羡】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